拓展透析

關於競爭,有一個著名的“鯰魚效應”:很久以前,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總是還沒到岸就已經死了,漁民們想了無數的辦法,想讓沙丁魚活著上岸,但都失敗了。然而,有一條漁船總能帶著活魚上岸,他們帶來的活魚自然比死魚的價格貴好幾倍。這是為什麼呢?這條船又有什麼秘密呢?原來,他們在沙丁魚槽裏放進了鯰魚,而鯰魚是沙丁魚的天敵,當魚槽裏同時放有沙丁魚和鯰魚時,鯰魚出於天性會不斷地追逐沙丁魚。在鯰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拚命遊動,激發出內部的活力,從而能夠活下來。

“鯰魚效應”的道理非常簡單,就是通過競爭來激發自身的活力,從而取得不斷向前的動力,這也證明了,遇到優秀的對手,是很幸運的事。許多人都把對手視為心腹大患,是異己、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馬上除之而後快。

其實,能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反而是一種福分,因為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刻都有危機感,會激發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鬥誌。敵人的力量會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敵人強大到足以威脅你的生命時。敵人就在你的身後,隻要你一刻不努力,生命就會有萬分的驚險和危難。

不論什麼方式的競爭,也不論競爭對手是誰,競爭的具體內容怎樣,總之,競爭都是為了使自己在感覺和利益上壓倒對方、超越對方。在這種壓倒和超越對方的競爭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生命才會變得更有意義。

正如馬雲所說,與優秀的對手競爭是一種樂趣。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競爭是一種痛苦,就一定是你的策略出了問題。在競爭中要多用一點智慧,多用一點腦子。把競爭當作給予,當作樂趣,當作遊戲,才是競爭的大境界。

永遠要把對手想得更強大一點

永遠要把對手想得非常強大,哪怕非常弱小,你也要把他想得非常強大,這是商界犯錯誤時經常會說的。

三場比賽我們都發現一個問題,沒有資源的那些團隊都贏了,而看起來可能會贏的團隊全都輸了。驕兵必敗,商場上也一樣,商場上很多東西看起來要贏,結果都輸掉了,因為你不夠重視。我們做企業的,每天都是如履薄冰,每一天,對每一個項目、對每一個過程都非常仔細認真。

永遠要把對手想得非常強大,哪怕非常弱小,你也要把他想得非常強大,這是商界犯錯誤時經常會說的。

麵對新的強大對手,很多人常犯的幾個錯誤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首先對手在哪兒都找不到,第二我根本看不起這些人,第三我看不懂他們怎麼起來的,最後是根本跟不上別人。

我覺得你們這個團隊剛好犯了這些錯誤,你們覺得對手不如你們,你們覺得你們對市場很了解,對客戶很了解。但事實上,你們講得很對,輸在輕敵上麵,今後我覺得大家一定要注意。

所以5號隊友我也想講,我在講話過程中,我關注到,你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你作為領導者應該以別人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不能說我做的都是對的,別人可能都是錯的。1號當時牛總講得非常好,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團隊很多人都沒有把你當作一回事情?

——摘自《馬雲:

點評》  背景分析  驕兵必敗,任何時候,都不要輕視自己的競爭對手。對手很強大,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永遠要把對手想得強大一點,並針對他們的強大相應地製定和調整競爭策略。  競爭對手是企業的重要參照物,他的存在證明企業存在的價值。在競爭對手身上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重視競爭對手就是重視自己,尊重競爭對手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現。  這也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掉以輕心,要尊重對手、重視對手,這樣才能製定出有效的措施,在競爭中獲得主動權。  馬雲之所以能率領淘寶網擊敗行業老大eBay,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對競爭對手的重視,他知道eBay很強大,但也清醒地認識到淘寶的優勢所在。他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eBay是大海裏的鯊魚,淘寶則是長江裏的鱷魚,鱷魚在大海裏與鯊魚搏鬥,結果可想而知,我們要把鯊魚引到長江裏來。”“和海裏的鯊魚打,進了大海我們一定會死,但是在長江裏打我們不一定會輸。”  麵對強大的競爭對手,馬雲在內心就高度重視eBay並開始了解eBay,他關注eBay的一舉一動,“eBay公司所有的高層資料我們都會詳細分析,他們在世界各地的各種打法,他們擅長的各種管理手段和應招特點,我們都會仔細研究”。馬雲說,我們與競爭對手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知道他們要做什麼,而他們不知道我們想做什麼。  eBay是上市公司而阿裏巴巴不是,惠特曼對淘寶的了解尚不及馬雲對eBay的了解。正是基於對eBay的高度重視和知己知彼的戰術,馬雲才能在淘寶與eBay的競爭中遊刃有餘地指揮操控,並自信滿滿地將其擊敗。而eBay則由於不重視阿裏巴巴,把對手看得太弱小,以至於被阿裏巴巴搶占了中國大部分的市場。  拓展透析  華為總裁任正非曾對員工說:“華為選擇了通信行業,就是選擇了一條不歸路。1998年華為公司的產值將近100億元,但也僅相當於朗訊公司的1/25、IBM的1/65。在電子信息產業中,要麼成為領先者,要麼被淘汰,沒有第三條路。我們的競爭對手太強大了,我們要在夾縫中求生存,就要掌握核心競爭力,慢慢壯大自己。”  華為成立於1987年,1998年正是艱難發展的時期也是火熱發展的時期,而當時的朗訊公司、IBM是強大的競爭對手,麵對這兩競爭對手,華為從未退縮,而是勇往直前,永遠把對手想得更強大,不斷充電,進而才有贏得勝利的把握。  到2004年,華為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套GSM產品、WCDMA產品和CDMA2000產品,成功為國內外80多個運營商提供移動通信解決方案和產品,服務於全球2000多萬用戶,成為業界主要移動通信設備供應商。而在3G領域,華為目前已經申請了800多項專利,中國香港的WCDMA3G網絡、阿聯酋電信的全網WCDMA網絡都由華為完成。  現如今,華為已經發展成銷售額過千億的大公司,正在向創新型公司穩步邁進。而這一切與華為的競爭意識有很大關係,永遠要把對手想得更強大一點,關注對手,看重對手,並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在實際管理中,把困難和“對手”想得強大些,有時是走出危機的必備素質。霍尼韋爾的總裁高德威剛進入公司時,公司正處於艱難時世。前任CEO們習慣性認為,隻要靠裁員就能解決問題。結果大批核心員工提前跳槽,使公司利潤進一步下降。高德威上任後,采取穩定人員,培養儲備幹部傾聽客戶的辦法,讓那些掌握公司關鍵競爭力的員工重新煥發活力。很快公司就擺脫了困境,2002年底,公司股價翻了一番遠超同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