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正確的事,再正確地做事

有件事情很重要,大家要做正確的事,還有正確地做事,這是兩個含義。

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實力是什麼?在座的每個人,你的企業多大多小,不管你管5個人還是5000個人,你要比任何人有抗擊打能力,就是經曆失敗的能力。

另外,有件事情很重要,大家要做正確的事,還有正確地做事,這是兩個含義。首先要選擇正確的方向,如果你方向選錯了,你做得越對死得越快,所以我覺得我比較幸運,阿裏巴巴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電子商務這個方向。

我覺得很多人都在講第一桶金,我想給在座所有網商群體講,網商群體一定要成為,也一定能成為世界上最誠信的商幫。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線下見麵,所有東西都靠誠信一點一滴建立起來,如果我沒見過你,如果我要做生意,從幾百萬到上千萬,必須一點點起來。

網商逐漸長大起來,最重要的是誠信,所以要做最正確的事情,網絡大力投入誠信建設,做的過程當中不要寄希望一夜之間暴富。大家現在覺得阿裏巴巴很有錢,馬雲你肯定很有錢,你別給我忽悠,我像你這樣,我也正確地做事情了,我沒有你那一桶金,所以我要先搞一桶金,搞了第一桶金自然會誠信的,不是這樣的。

——摘自:《馬雲:2007年第四屆網商大會演講》

背景分析

曾經有人詢問馬雲有關阿裏巴巴應對危機的策略時,馬雲說道:“首先是不是做了正確的事,其次是不是正確地做事。”如果首先做正確的事,方向對了,即使走得慢一點也能一步步地靠近成功。做正確的事,就是朝著目的地直線行走,而不是在錯誤的方向上一路狂奔。

做正確的事,再正確地做事,這是馬雲的一貫作風。他這樣說過:一個正確的製定戰略的過程,首先要做正確的事,再是正確地做事。你做正確的事,就可以事半功倍,如果你做的事是錯誤的,後邊做得越正確,死得越快。

試想,在一個生產型企業裏,員工在生產車間,按照質量標準的要求生產產品,如果產品質量、操作行為都達到規定的標準,說明員工是在正確地做事。但是如果這個產品在設計上本身就存在很大缺陷,根本無法投放到市場上,或者它根本就沒有買主,沒有用戶,那麼,這就不是在做正確的事。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員工做事的方式方法多麼正確,其結果都等於零。

在馬雲看來,方向比距離更重要,不走彎路,就是捷徑。首先做正確的事,然後正確地做事,這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種很重要的工作理念。任何時候,對於任何人或者組織而言,“做正確的事”都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

拓展透析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書中指出,效率是指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強調的則是做正確的事。效率和效能二者都不可偏廢,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它們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我們當然希望同時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與效能無法兼得時,我們首先應立足於效能,然後去設法提高效率。

在這裏,彼得·德魯克提出了兩個概念——效率和效能,分別對應的是正確地做事和做正確的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關注的重點往往都在於前者——效率和正確做事,但實際上,最重要的卻是效能而非效率,也就是做正確的事而非正確做事。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對企業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正確地做事”與“做正確的事”有著本質的區別。“正確地做事”應該是以“做正確的事”為前提的,如若不然,那麼“正確地做事”將變得毫無意義。即使將事情做得再正確,也是沒有任何實際效能的。所以,首先,要保證去做“正確的事”,然後才存在“正確地做事”的問題。做正確的事就好比射擊前的瞄準,正確地做事就是瞄準後再射擊。沒有瞄準的射擊是沒有意義的。

例如,在一個糖果商店中,店裏明明有許多營業員空閑,顧客卻寧願擠在同一個櫃台前買糖,難道是其他營業員不熱情或者短斤缺兩?

原來,受顧客一致歡迎的那個營業員每一次抓糖果的時候,第一次一般都不會超過顧客所要的分量,然後,當著顧客的麵一點一點地加進去,直到分量足夠為止。

顧客看到的是不停地加糖,心裏覺得很滿意,當然也就願意光顧這個營業員的櫃台了。而其他的營業員往往是第一次抓很多的糖果,然後再不停地減少,顧客們心裏當然就不舒服了。

由此可見,同樣是賣糖果,同樣的分量,因為方法不同,結果迥異。以正確的方法做事,才能一步步抵近完美,邁向巔峰。

建立自我,更要追求忘我

隻有忘我,才能追求自我。

今天講的也許是錯誤的,但這是我們的決定,告訴大家我們不是一個perfect man(完美的人),我們是有個性的。李嘉誠講過一句話,跟大家分享:建立自我,追求忘我。

王安石當年變法,所有人罵他,但今天看來對北宋是有利的。對於阿裏巴巴的任何想法,要50年以後看、80年以後看,隻有這樣才能看得遠一點。

彭蕾給我推薦一本書《政界往事》,北宋為什麼昌盛,分析很有道理。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他做了一個政策,文官當將軍,領導軍隊的全是文官,文官當政之後,文化興旺,結果國力最差,金國、遼國輪番來打。沒有對錯之分,就怕公司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上、一會兒下。擁抱變化有一個主旋律,使命感不能變、價值觀不能變,這些不能變形。所以說是建立自我,但是追求忘我。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大家都看到,隻有忘我,才能追求自我。我的今天,我覺得這8個字,我好像還可以:建立自我,反正別人說我好也好、壞也好,就是這麼一個人;追求忘我,別人不管罵我、表揚我,我覺得阿裏巴巴這個名字屬於阿裏巴巴,不屬於我。

——摘自《2007年8月湖畔學院講話》

背景分析

馬雲在向李嘉誠討教成功之道時,李嘉誠跟馬雲一行說了這樣一段話:一個成功的人應該是一生都在追求“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境界。“建立自我”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肯定自我,決不動搖,對自己始終充滿信心。然後,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過程中做到忘我的境地,要真正完全地將自己奉獻出去,這樣你的價值才會真正體現出來。

馬雲非常認可這8個字,在他看來,一個人想真正成功,就應該以忘我的精神,建立自我的一種原則。把自己看輕,把利看輕,把“私”字看輕。

在《贏在中國》第一賽季晉級賽第三場,馬雲在點評參賽選手陳潔的時候,再次重申了這8個字的內涵:“重要的不是這場比賽的贏,而是未來的贏。從直覺上來講,我最信任你,作為投資者,我願意把錢給你。你明白自己要什麼,比較實在,我覺得投資者都需要實在,但是對於你的商業模式,我們確實沒有聽得太清楚。最後給你一些建議:建立自我,追求忘我。你有自己的個性,你必須忘掉自己,上一個公司是因為什麼原因讓你離開?可能是利益。創業過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利益拋開。”

1984年馬雲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外語係——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HOPE,希望的中文譯音),翻譯社一個月的利潤200塊錢,但房租就得700塊。

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去義烏,賣小禮品,賣鮮花,賣書,賣衣服,賣手電筒。“喏,看見那個大狼陶狗嗎?當年我就賣過它。”記者采訪馬雲時,他興奮地指著一個賣小玩意兒的人說道。

那兩年馬雲就幹成了這件傻事,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而且他是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譯社。“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建立自我”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自己,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肯定自我,決不動搖,對自己始終充滿信心。然後,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過程中要做到忘我的境地,要真正完全地將自己奉獻出去,如此你的價值才會真正體現出來。

無論在馬雲創業的哪個階段,他都拋開利益,建立自我,追求忘我,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創業如此,守業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