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沒有結束的故事(1 / 2)

2009年9月20日上午10時,北京舉行“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發表講話。

重慶市政協主席邢元敏赴京參會,遵她行前所囑,市政協和市級民主黨派機關幹部共300餘人把市政協議政廳坐了個滿,集體收看大會直播。

屏幕上,盡管沒有講話的相應文字,但政協人聽得聚精會神,聽得清清楚楚。當胡錦濤總書記講到“繼續加強人民政協自身建設”這一段時,政協人更覺親切:注重發揮人民政協界別優勢;各級委員要切實發揮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發揮好專門委員會作用,提高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政治和業務素質……市政協幾位廳級幹部當場講心得:總書記越是講得具體,就越顯黨對政協工作的重視,越顯黨對人民政協的親近,越顯政協地位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

第二天,我拿到一份《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用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全文看下來,胡錦濤總書記講話的精神貫穿其中。尤其在“高度重視人民政協自身建設”一節裏,看到“適當配備專職政協常委從事政協工作,逐步培養一批專職政協工作領導幹部”一段時,“專職”二字及內涵,如同撥雲去霧,漸漸清晰起來——2003年初,原重慶市委副書記劉誌忠任二屆重慶市政協主席。在他當選的5天前,我曾與他閑聊,他說出了“繼承發揚,創新發展”的工作思路。此前,他任市政協副主席僅幾個月。

其實,“繼承發揚”不難,難的是“創新發展”,這是他一到政協就開始思考的問題。所幸有大環境的強力支持,尤其是以兩年兩個5號文件下發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建設的意見》(2005年)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2006年),讓他如魚得水。記得2006年5號文件還未公開發表時,他就叮囑政協機關報——《重慶政協報》加強宣傳,還特地將他手裏的一份電傳文件給了出來。

在第二屆市政協,機關人員有了一個新鮮而鼓舞人心的稱謂:政協職業工作者。這個稱謂,不僅是對政協機關工作人員有了從高、從嚴的要求,還是對“黨政幹部不要怕,老了還有政協和人大”及“政協機關就是幹部最後一站”說法的矯正。並有實際行動佐證:送政協幹部到市外、境外培訓;到全國政協機關、三峽庫區貧困縣、基層鄉鎮街道掛職鍛煉;政協專職領導可從政協機關產生,政協幹部也可向黨政機關提拔交流。

在政協任主席一屆,劉誌忠要的就是“團結、民主、活躍、和諧”的局麵。對此,從創新的角度,可以詮釋為四個方麵,那就是促進黨派合作、突出界別特色、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和加強機關建設。在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座談會上,劉誌忠如是說。

民主黨派是人民政協的重要參加單位,作為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劉誌忠認為他擔負有代表執政黨凝聚人心的責任。他對自己和政協黨組成員作出要求:要常常與黨外副主席交心談心,要多多走訪民主黨派機關,要多聽取黨外人士的意見。市政協出台有《關於充分發揮市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在人民政協中的作用的意見》等,為黨派團體參政議政提供保障。

這一切,給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帶來了巨大動力。2006年、2007年,時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的汪洋,兩次牽頭辦理政協提案,這在全國同級省、區、市也屬開先河之列。而汪洋親自牽頭辦理的提案,分別為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和民建重慶市委所提。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的三大主要職能,在第二屆市政協,被劉誌忠賦予了新的活力。他提出的“政治協商有方,民主監督有力,參政議政有為”,滲透著“科學發展觀”的力量,並作為政協工作的目標要求,被市委主要領導稱讚有加,亦讓人感受到劉誌忠不顯山不露水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