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十年政協參政路(下)(2 / 2)

因為現場參政議政效果實實在在,“政協的作用不可替代”已不是一句口頭說說而已的話,故此,邀請市政協“現場參政議政”的單位、地區已排上了隊。對此,張文彬主席充滿信心又很實在地說:“現場參政議政”是個新課題,邊幹邊探索吧,要讓社會看到政協的不同凡響,要讓社會知道,政協,不是說了也白說的機構,這才是我們要上的一個高度。

這篇采訪,當月被《重慶日報》轉載。某區一位政協主席看到,打來電話,問這樣的文章刊登在《重慶日報》上,有無政治背景?我回說沒有。現在想來,當時的政協,連政協圈內人都對宣傳政協有疑問,何況他人。

2009年9月15日,涪陵區舉行大型活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暨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席間,區政協老領導張公振與我們敘舊說,某年涪陵某次大會,主持人介紹到會領導,連部門負責人都介紹完了,最後才說“以及政協主席出席會議”,把政協人氣得不行。

而我聽後則由此想到,1995年10月,張文彬主席會見俄羅斯沃羅涅什市議會訪華團,地點在重慶賓館,這是重慶市政協人民外交的第一年。之前的5月和9月,市政協副主席羅淑芳和蔣先齊,分別帶隊出訪俄羅斯沃羅涅什市和日本廣島。那次會見是兩國兩市回訪的其中一次。會見中,我目睹了張文彬主席向外國客人詳細介紹中國的政治製度和政黨製度,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作用和曆史淵源的情景。我是第一次聽到一位政協主席這麼係統地,這麼內行地講解人民政協,且沒有一字講稿。此事令我感慨:倘都能像張文彬主席這樣幹政協事業,這樣宣傳政協,或許,社會認識政協,能早一些,深一些。

從那時起,人民政協“有為才有位”的觀點被提了出來。

直轄一屆市政協,六年五次大調研,足以證明當初“打基礎,樹形象”之構想,功德圓滿。五次大調研翻閱如下:

《新重慶發展戰略研究專輯》(1996年)——在籌備直轄市的半年時間裏,原十屆市政協決定:把協助中共重慶市委、市政府製訂好新重慶發展戰略作為參政議政的重點。

《聚萬眾之心解世界難題——重慶市政協三峽工程移民工作調研專輯》(1998年)——市委書記張德鄰為調研專輯作序。

《重慶市政協工業經濟調研專輯》(1999年)——6月29日,市政協一屆十三次常委會專題協商討論“振興重慶工業經濟”問題,市委書記賀國強,代市長包敘定,市人大副主任馮克熙出席會議。

《西部大開發重慶大發展——重慶市政協“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與重慶大發展”專輯》(2000年)——“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與重慶大發展”專題協商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到會並發表講話。

《大城市帶動大農村調研專輯》(2001年)——2001年6月18日至6月19日,市政協召開一屆二十六次常委會,專題協商討論“大城市帶動大農村”調研工作,市委書記賀國強、市委副書記劉誌忠、市委常委稅正寬、副市長陳光國到會並講話。

(原載《重慶政協報》2009年9月18日,總第16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