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準則十八 永不滿足,不斷進取? (1)(1 / 3)

追求卓越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境界。卓越就是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在別人苟且隨便時,自己仍然一如既往地堅持操守,這是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無論人才需求如何變化,是否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始終是老板用人的一個重要標準。

代表企業:微軟、可口可樂、惠普、美孚石油

微軟:

戰鬥口號:“我們需要工作勤奮,能用三十種才能完成工作的聰明人。”

可口可樂:

企業核心人才價值觀:充滿激情,不斷追求成績和卓越,遵守對公司工作的承諾。

惠普:

對員工的要求:追求卓越的成就和貢獻;正直,具備強烈的責任心,謹守誠信原則;具有團隊合作精神;能夠不斷創新,做事有一定的靈活性。

美孚石油:

企業文化的內核:以“培養來自世界各地員工組成的傑出隊伍”為基礎,以“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信念基石,以“技術”和“嚴謹的方式”為兩大支柱,以“追求卓越”為工作標準,以“為客戶、合夥投資人、社區、股東服務”為所有工作的著眼點和目標。

永遠不讓自己打折

“有些人沒有進取心,安於現狀,不追求成長,這樣的人在公司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要知道,吃老本是最可怕的事。”

——微軟公司總裁 比爾·蓋茨

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個老板都喜歡主動進取、不斷學習的員工。

微軟也不例外,微軟公司在招聘時,非常青睞一種“聰明人”。這種“聰明人”,並非在招聘時就已是某一方麵的專家,而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學習快手”,一個會在短時間內,主動學習更多的有關工作範圍知識的人,一個不單純依賴公司培訓,能主動提高自身技能的人。

的確,一個人要想在現代的職場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善於從工作中汲取經驗、探索智慧,以及發現有助於自我提升的信息。

一切事物隨著歲月的流逝會不斷折舊,你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也一樣會折舊。在風雲變幻的職場中,腳步遲緩的人瞬間就會被甩到後麵。

美國名人麥當娜在這方麵就頗有感觸。處於流行最前線的唱片界十幾年來,每年都有無數的新人,以數百張新專輯的速度搶占唱片市場,稍不留意就會被遠遠地拋在後麵。麥當娜認為:“年齡增大不是最可怕的,未老先衰才是最悲哀的事。”所以,麵對不斷推陳出新的唱片市場,隻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拋出軌道,“我是個容易憂慮的人,每天都覺得自己不行了”,這樣的憂慮正是她進步的動力。

這絕非危言聳聽。有關專家指出,現在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高薪者若不學習,用不了5年就會變成低薪者。就業競爭加劇是知識折舊的重要原因,據統計,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是人均1年零4個月。當10個人隻有1個人擁有電腦初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已有9個人擁有同一種證書時,那麼原有的優勢便不複存在。未來社會隻有兩種人:一種是忙得要死的人,另外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因此,不斷地學習,永遠不讓自己打折才是戰無不勝的利器。

對於那些在職場上努力拚搏、奮鬥的人來說,積極主動地學習是最為重要的。

鄭浩曾經是一家大型企業的首席信息官。在成為首席信息官之前,他工作非常賣命,並作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績,老板非常賞識他,第一年他就被提拔為策劃部經理,第二年被提拔為首席信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