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沒有窗的房間(1 / 3)

那還是老社長在位的年代。廖也夫沮喪地坐在未央的辦公室。這是老廖特意為未央爭取到的一個小房子。這個沒有窗的房間雖小,卻給了未央一個自由獨立的空間,甚至某種安全感。未央調來出版社沒有別的索求,隻希望能有一個潛心編書的環境。

未央所以能調進來,是因為此前她已經幫老廖策劃了很多經典而暢銷的書。其中有詩歌、小說、散文及翻譯作品。她在文學界有不錯的人脈,很多作家都是她的朋友,所以她才能把他們的書拿到“四季”出版。未央之前,社裏幾乎沒有這樣的人才,鑒於此,老廖才會力薦未央,並敦促老社長一定不能錯失良機。

未央的辦公室雖小,卻蘊含無窮動力。經她出版的書籍,曾一度撐持了“四季”半壁江山,讓社裏其他編室不得不向隅而泣。短短半年,這個瘦弱女孩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和魄力就令人刮目相看,不敢小覷。那所向披靡的氣勢仿佛要將整個“四季”吞沒,而“未央”兩字在某種意義上,也象征般地預示了這個工作室未來的輝煌。

未央的到來不僅讓“四季”看到了曙光,也弄得編輯們個個自危。有未央的標杆懸於高處,他們就再不能每日喝茶讀報,優哉遊哉地敷衍著工作了,進而總覺得身後被什麼驅使著,仿佛被鞭打。於是他們本能地對這個橫空出世的女孩心生恨意,卻又隻能像被綁架了一般開始拉犁耕地。這種逐漸興起的相互競爭自然讓老社長非常受用,結果當年“四季”的碼洋就翻了一番。

從此未央的地位穩定下來,從當初的橫遭“白眼”變成了人們追捧的對象。畢竟大家都知道她是老廖的人,又被老社長格外青睞,於是就再不敢對這個咄咄逼人的小女子說三道四了。

有了未央的赫赫戰績,老廖也跟著揚眉吐氣。雖然他已是“四季”名副其實的副總編,但未央的加分讓他更加擁有了接班人的氣象。盡管老廖已年逾五十,但豐富的出版經驗以及名牌大學的出身,還是讓社裏幾乎所有人都看好他。他進而費盡心機地按照未來社長的姿態打造自己,以至於老社長還不曾退休,人們就開始紛紛臣服於老廖麾下了。

然而讓老廖猝不及防的是,在沒有任何先兆,甚至班子都不曾討論過的情況下,老社長突然當眾宣布,將總編室一位名不見經傳,甚至多數人都不怎麼熟悉的年輕人提拔為副社長,頓時引來出版社一片嘩然。這對於老廖來說不啻為當頭一棒,而老社長的理由卻非常簡單,發展需要年輕人。為此老社長特意召開全社大會,對出版社的未來慷慨激昂。他再度重申社裏需要年輕人,而我們委以重任的這位,不僅是臨江大學的博士生,並且發表過很多很有水平的學術論文。所以“四季”要想後繼有人,就必須大膽使用青年才俊。是的,年輕人才是“四季”的未來和希望,而我們,包括老廖,我們的責任,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為這些年輕人保駕護航。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我們若沒有未央這樣肯幹會幹的年輕編輯,會有眼下這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嗎?

麵對突然之間的人事變動,廖也夫自然心灰意冷。他以為隻要放平心態,就能讓自己慢慢超脫,但卻一連幾夜睡不著覺,就是睡著了也會突然驚醒,周身大汗。他想不到自己竟會那麼在乎一個年輕人的升遷,而且並不是被提拔為社長或總編輯。或者是因為老廖曾誌在必奪的姿態?或者這年輕人確有背景?帶著諸多疑問,老廖約見了總編室的萬末,他想知道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到底何許人也。

那時候萬末已開始不舒服,但憔悴的病態卻依舊掩蓋不住她曾經的美貌。他們坐在熟悉的餐館裏。很多年來,他們一直在這裏互訴衷腸。盡管如今年華老去,激情不再,但他們依舊是最知心的朋友。如果說,在他們中間,還殘存著某種剪不斷理還亂的舊日情懷,但那也是有心無力的苟延殘喘了。他們相互守望著走過了人生許多共同的時刻,從大學同窗,到分配在同一家出版社,一晃就是幾十年。雖然他們曾有過短暫的相戀,卻最終陰差陽錯地沒能走到一起。他們一直延續的那種曖昧關係,直到廖也夫三十歲那年迎娶了他的新娘。接下來,他們就隻能以摯友或生死之交的方式來維持相互的友誼了。有時候,他們會覺得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兄妹,於是在後來的日子裏,他們就堅守了這種情同手足的友情。於是哪怕很長時間不曾交往,但在各自心中,那種親人一般的感覺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當然,伴隨著廖也夫的不斷升遷,他就更像是一把撐開的傘,籠罩著萬末。即或萬末有她獨立的人格,自主的姿態,但有了老廖的庇護,她還是覺得心裏很踏實。

老廖對萬末的日漸消瘦確實很在意。他已經不止一次叮囑她一定要去看醫生。他勸萬末不要諱疾忌醫,但萬末對此從來不屑一顧,甚至不願觸及這個話題。她認為生命自有自身的狀態,她將任憑自然的趨勢,哪怕,哪一天她被帶走。

然後他們開始討論林鐵軍。那時候林鐵軍到出版社剛剛一年有餘。萬末說,顯然這是個上進青年,盡管一直以來沉默寡言,但還是能看出他的抱負。當然他也是有城府的,這是他來自荒遠鄉村所致。所以萬末覺得這個年輕人很像當年的廖也夫,典型的拉斯蒂涅式的人物,來自外省,瀟灑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