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注意細節,讓你人氣飆升(5)(1 / 2)

我是個嗜書如命的人。由於在白天的課堂上,老師是不允許讀那些“不正之書”的,我隻得利用晚上挑燈夜讀,以至於每月家裏電費暴漲,招來媽媽的臭罵:“讀了這麼多的書,我也花費了如此高昂的代價,可就沒見你成績提高,原來你在讀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唉,我的這個嗜好在媽媽的阻撓下硬給剝奪了,我那些心愛的書也被鎖進書櫃裏,我那個痛心疾首啊!我害怕真的有一天見不到我的那些書了,那些可是我省吃儉用買來的啊!我恐懼感深入骨髓,就像生活在陰暗角落中的老鼠……親愛的媽媽,請把讀書的自由還給我吧!

【夥哥的經典做法】

在最後的評委總結時,夥哥針對此同學的點評,這也是夥哥為數不多的有針對性的點評。

首先,在演說中抒情敘事,不能過分誇大描述,超出聽眾的想象空間,導致失實。可以對生活中的事件、細節、環境、人物等進行適當加工,但決不能無故誇大,要符合情感邏輯。這位同學的演說詞中的“電費暴漲”“恐懼”等詞語,明顯屬於誇大失實。

其次,該同學所選的材料較為普通,就是想表達自己想讀書、媽媽卻極力反對的事情。我們都經曆過此類事情,但也不至於像該同學所描述的那樣恐懼可怕。

第三,演說要主題鮮明,突出主角和配角。我們大力渲染配角事件是為了烘托主角,而該同學的演說中,讓人比較費解的是,到底是想表現媽媽的苛刻要求,還是為了凸顯自己熱愛讀書?這是明顯的表述失衡,削弱了演說的中心主旨。

不管是正式演講還是即興發言,類似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毛病著實普遍。有些人還把此作為拉動聽眾情感互動的感情戲,演講不似演戲,要想深入人心,必須根治“無病呻吟”。

【超級演說教練】

發言人:周海嬰

技巧關鍵詞:用細節說話

魯迅的兒子周海嬰在紀念父親的活動中談道:

父親去世時,我才七歲零一個月。我的記憶裏,父親是什麼樣子的呢?記憶力最清晰的,是父親的老——父親那麼老了,我還那麼小。那時候,父親的眼睛已經有點花了,抽煙時怕燒了手,就用煙鬥。我每天早上去上幼兒園時,手裏拎著鞋子,從樓梯上慢慢走下來,走到父親床前,先觀察父親是醒著還是睡著,然後就拿起他旁邊的煙,把他的煙鬥裝好。這是我每天的第一件大事。後來我才知道,每逢此時,父親即便沒睡著,也都是假裝睡著了,好讓我盡我的孝心。放學回來,父親就半笑不笑地看著我,我也看著他。他說:“我抽了你裝的煙。”我一下子就高興了。

生活中,真正能感動人的不是什麼大事,而是充滿細微之處的平常小事。周海嬰闡述年老眼花的父親假裝睡著,不打擾年幼的他來為其裝滿煙鬥,以此來滿足孩子的盡孝之心,這些細節使得聽眾為魯迅的關愛之心所感染而為之激情澎湃。

演說技巧筆記

夥哥認為,要想擺脫無病呻吟,應做到以下三點。

1.在演說中,你要先喚起自己的真情實感,才能喚起聽眾的共鳴。

2.你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才能讓聽眾過耳不忘。

3.演說打動人心,還需要你多積累真實的生活細節,讓聽眾感同身受。

五、華麗辭藻、口頭禪和小動作不宜過多

演說問題板

我們先來看這麼一段演說:

同誌們,這幾天實在太忙了,始終抽不出時間,加之身體有恙,恐怕講不好,請大家原諒。今天開這個會嘍!這個,啊……本來麼,沒什麼可講的,可是這個,總要講幾句嘛!

聽到這樣的演說,大家第一反應是什麼?說實話,你沒什麼可講,為什麼偏要走上講台來?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公私兩害。幾句話裏,不是玩弄辭藻,就是口頭禪滿天飛,真是要命。

技巧關鍵詞:華麗的辭藻≠你有才華

演說不應該過於追求華麗詞句,或有意選用那些文縐縐的艱澀難懂的話語,否則就會拉大與聽眾的距離,甚至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