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注意細節,讓你人氣飆升(3)(3 / 3)

還有一種方法叫跳躍銜接法。演說出現忘詞,並不是把後麵的全部忘卻了,常常是把下一句或下一段給忘記了。這時不妨就從你記得最清楚的那個地方接著講下去,跳躍銜接,記起哪裏講哪裏。

演說技巧筆記

誠然,死記硬背的人往往最容易受到現場的影響而忘詞。所以,在這裏,夥哥建議大家這樣準備哦。

1.拿到演說主題,先列一個演說提綱。先把演說框架定下來,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即興發揮,這樣的演說才更有活力。必要時,可以將演說大綱帶到演說台上,以備不時之需。

2.即興演說時,要清空心中所有的負麵情緒和心理包袱。可以先打腹稿,搭好主架,再添磚瓦。

3.忘詞卡殼時,試著幽自己一默來圓場,比如“我最大的失敗就是不能做自己腦袋的主人……”。

二、內容失實——過度誇大某種現象或事實

演說問題板

生活中,我們在描述一件事情時,為了取得別人的信任,會做一些渲染。但是,過度渲染容易失真,超越了人們的理解和接受範圍。同理,演說中的交流是很真切的,其引用材料是否摻假,直接關係到聽眾反饋的熱情。缺少了必要的真實性,無論你在技巧上多麼嫻熟,都將因欠缺誠意而被聽眾拒在心門之外。

技巧關鍵詞:剔除虛假,還原真實

夥哥在前麵講過這樣的一個例子。

“非典”時期,某縣成功救治了一例“非典”患者,省裏組織召開了一次會議。按照會議安排,縣領導首先介紹救治過程。在發言中,縣領導說:

“這例‘非典’患者能夠救治成功,省領導起了關鍵作用。省領導沒來的時候,患者生命垂危,天下著大雨。省領導一來,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病人也痊愈了。”a

如此發言,引來哄堂大笑。在場的省領導當即打斷這位縣領導的發言,進行了嚴肅批評。誇大的騾子不如馬,我們為了更好地呈現演說主題,往往會在材料中拔高人物形象,或者誇張事件的某一個側麵。但如果處理不好,材料聽起來總覺得有一種編造的痕跡,會使演說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導致演說失敗。

a 郭奔勝,周偉.透視官場新八股.《半月談》[J],2009年第8期。

【常規錯誤】

夥哥當時去江西電視台某綜藝欄應聘編導,在小組麵試中,考官讓我們說說彼此的興趣愛好。其中有一哥們特逗,他眉飛色舞地說道:“我的業餘愛好是彈奏民族樂器揚琴。為了把這種民族音樂發揚光大,我專門開設了個人博客,來宣傳這一傳統樂器。現在博客的訪問量很高,還結識了一大幫誌同道合的朋友。”

有感興趣的麵試官就問他:“現在博客訪問量有多少呢?”

“十幾萬吧,具體我也記不太清。”

“哦,你的博客叫啥名字呢?”

這哥們說完博客名,麵試官當場拿出手機上網一查,竟然查無此博客……

那位麵試官認真地問他:“你的博客是真是假?”

那哥們又解釋道:“是新浪網還是搜狐網,我也記不清了,我是讓朋友代辦的……”

現場又是噓聲一片。

【夥哥的經典做法】

在求職現場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許多應聘者為了給麵試官以博學多才、愛好廣泛的印象,博得麵試官的好感,往往對自己的一點興趣、成績或經曆以一當十、大肆渲染,但是,自我介紹的前提是實事求是。所有的謊言最終都會不攻自破,如果被麵試官發現,反而會適得其反,置自己於被動甚至尷尬的境地。

演說者或許和聽眾是初次見麵,沒有感情基礎,主要要靠短暫的演說獲得聽眾信服,達成共鳴。演說內容失實,過度誇大某種現象或事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不符合情理。例如,一名剛入伍的新兵在新兵演講中這樣說:“在一次操練中,我受傷了,當我把受傷的事情告訴母親,在電話那邊,媽媽的話語非常堅定:‘孩子,你是國家的軍人,你的血和汗,都是為了祖國而流,媽媽為你自豪!’”這是不符合常規情理的,聽到孩子受傷,父母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擔心,應該是關心傷勢,而後才是那些大情懷。

2.不符合邏輯。例如某學校舉辦演講比賽,某同學聲情並茂地說:“我們劉校長參加教育工作四十多年來,兢兢業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台下師生一陣騷動,有人實在忍不住了,打斷他的話:“劉校長今年剛五十歲啊,上小學就參加工作了嗎?”台下又是一陣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