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自製力的人,應該具備即席演說的能力。有幾種方式,能夠幫你流暢地表達自己。其一是采用某位著名演員使用過的一種方法。卡耐基說,道格拉斯·費班克曾在《美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了一種益智遊戲。查理·桌別林、瑪麗·皮克福每天都在玩那種遊戲,持續了兩年,這種遊戲在演說裏是不容易訓練的,要站著思考。根據道格拉斯·費班克發表的那篇文章,這個遊戲是這麼玩的:
首先,每個人在紙條上寫上一個題目,接著馬上就這個題目站起來講一分鍾。同一個題目不會使用兩次的。有一天晚上,要談“燈罩”,有三個人在玩這個遊戲。第一個人過關了,其他的兩個人都機敏了很多,這會讓人在瞬間的時間內思考題目及凝聚自己的知識與思想,讓人學會了怎樣站著思考。
在卡耐基訓練班裏,每期都會有幾次這樣的練習,學生們會聽到:“今晚要給你們每人一個不一樣的題目,等你們站起來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題目是什麼,祝大家好運!”結果發現,有時讓會計員講做廣告的東西,有時讓銷售員講有關幼兒園的事情,有時讓老師談論銀行業務的事情,有時讓銀行家談論教學,有時讓夥計談論生產,有時讓生產專家談論運輸。他們是否會選擇放棄呢?不,他們一開始會說的不好,但他們還是說話了。他們到最後發覺比想象中表現得好。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興奮與刺激,可以讓他們發揮不知道擁有的才能。
他們可以做到這樣,每個人也可以做到。隻要有毅力和自信,隻要努力去做,就會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這種方式,用於培養不曾準備說話者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當一個人一定要在自己的事業與社交生活裏發表演說時,可以多采用這種訓練,能夠輕而易舉地應付將要發生的情況。
當人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要求發言,當希望對某一個東西發表自己的建議時,這時候就麵臨著當眾說話的問題,而且要能在短暫的時間內支配自己的言行。這時,卡耐基建議,要從心理上對這些狀態有所準備。不妨在就要請起來說話時,想想究竟要講些什麼。這一次最合適講述哪些題材,應該以怎樣的措辭應對,這些都需要在心理上準備即席演說的能力。這樣的話,就需要演說者不停地思考,而思考是所有事情中最難做的事。如果即將即席演說,就需要準備自己,可以像飛行員一樣隨時準備處理可能出現的難題。一位很成功的即席演說家,應該經過很多次沒有發表過的演說之後,才能讓自己具備即席演說的能力,這即席演說要求自己隨時隨地都要準備著演說。那個題材你可能已經得知,隻是場合和時間需要你費心神。由於即席演說的時間很短的,所以你就應該決定說哪些方麵合適,不要在說過後道歉。
在即席演說中,能夠先舉些例子,這樣做的優點是十分明顯的。
首先,你能夠從苦苦思索下一句的狀態中解脫出來。由於經驗十分容易複述,即便在即席演說的狀態下也是這樣。其次,你會漸漸進入演說的角色。開始的緊張消失不見,你就有機會把自己的題材漸漸溫熱起來。再次,你能夠立刻取得聽眾的注意。由於,自身實例是馬上攝取注意力萬無一失的方式。
聽眾會凝神傾聽你所講述的打動人心的自身實例,你在演說後很短的時間內,會自己的能力得到認可。
卡耐基認為,這是一種雙方溝通的過程,也是吸引聽眾注意的一點。當聽眾意識到這種接納的力量時,會想繼續聽。演說者要用最大能力來做回應,與聽眾之間建立和諧的關係是演說者的重點成功所在,沒有這一點,溝通便會出現問題。演說者要以自身實例演說,特別是在人家請你講說幾句話時,舉例子的效果很明顯。
在演說時,演說者要有蓬勃的生機與力量。如果拿出力量與勁頭,外在的蓬勃生機就會在心理上產生變化,這種變化會帶來有益的效應。你可能會注意到,在交談著的人群中,有個人突然邊說邊指手劃腳起來,很快地他就說得頭頭是道了,有時候以至於還會口沫橫飛、精彩之極。並且,他會開始引來一群熱切的聽眾了,這表明身體的活動和心理的活動關係十分密切。
要讓身體充電,才能迅速地讓心靈開展活動。你會注意到,有人在你肩頭輕拍一下,請你說幾句話,或許你事前沒有準備,但它忽然就到來了。特別是在你欣賞他人演講的時候,主持人忽然叫到了你,並且有很多人望向你,你還沒有反省過來,就被認為是下一個演說的人。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心思會容易慌亂,此時要保持鎮靜,向台上的主持人致意,向台下的觀眾致意,這時候會給你喘息的機會,讓你找好開始說的話。
為了讓演說輕鬆愉快,應該講講自己的聽眾,說說他們是誰,正在做什麼,特別是他們對社會與人類做了那些成績。
也要知道,這次聚會的情況與原因,是周年紀念日?是表彰大會?是年度聚會?還是愛國集會?聽眾會因此擴大相關,使得之間更豐滿。
最優秀的即席演說,就是真正的當場表演。它表現的是演講者對聽眾的感覺,他的成功還在於特殊的時間,隻要聽眾享受到了心靈、耳朵上的愉悅,就會把你滔滔不絕的說辭視為即席演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