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百善孝為先,孝為人之本——談行孝(2)(2 / 3)

之後,竇燕山便決心痛改前非,再也不做缺德之事了。竇燕山發現很多窮人家沒有錢送孩子去讀書,便在家裏辦起了私塾,請了很多有名的老師教課,並且不收任何學費。自那以後,竇燕山就像是換了一個人,周濟貧寒,克己利人,廣行方便,大積陰德,經常救濟窮人。有人統計,竇燕山資助過27戶棺槨埋葬者,28戶陪嫁者也受到他的資助,還資助過做買賣維持生活者數十家,接濟柴米而得活者不可數計……他的善行受到人們的廣泛稱讚。

也許是他的所作所為感動了上天,後來他的妻子為他連續生下了五個兒子。有了兒子後,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養和教育兒子身上,不僅時刻注意他們的身體,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更注重他們的教育和品德修養。竇燕山自己也極力做一個好父親,在他的培養教育和言傳身教下,五個兒子不僅謙恭有禮、遵從孝道,並且都成為有用之材,先後登科及第。

當時有一位叫馮道的侍郎為其賦詩說:“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其中所說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對竇燕山“五子登科”的評價和頌揚。

如果竇燕山沒有及時地醒悟,還像之前一樣昧著良心做事,也許他的下一代會像他一樣因為家庭富裕而不思進取,最終成為紈絝子弟,人品尚且不能保證怎麼能孝順父母,成才立業呢?幸好,他能夠痛改前非,棄惡揚善,為後代樹立了榜樣,才有了“五子登科”的美名。

現在有很多人,一心想賺很多錢,對子女的生活和教育卻並不關心,以為用錢可以得到一切,有錢可以讓別人對自己的子女進行教育,讓子女進最好的學校,請到最好的老師,這種做法往往適得其反。很多時候,這樣隻能造就一些品行極差的“富二代”,為社會所鄙視唾棄。試想,當父母老去,這樣的子女怎能對他們盡到孝道,繼承他們的事業呢?

美國作家諾埃爾說:“作為一個現代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給了孩子多少物質的東西,而是你傾注在他身上的關心和愛。關心的態度不僅能幫你省下一筆可觀的錢,而且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為你花錢不多並且給予了勝過禮物的關懷。”想讓下一代有所作為,孝順父母,父母就要從自身出發,關心愛護子女,做好他們的榜樣,才能營造王陽明所推崇的“父慈子孝”的和睦家庭。

心存孝道,生活更美好

善人也,而甚孝。

良心是人人內心都具有的,不需要到外麵去求。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王陽明認為孝是人的本能,也是其良知的體現,是一個人生存必備的品質。

《論語·學而》中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其意為:“做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而喜好冒犯長輩和上級的,是很少見的;不喜好冒犯長輩和上級,而喜好造反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產生了。因此,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可以作為‘仁’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