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香早已達天閶,何事管茅欲鬥長?
敗絮其中金玉外,須眉也自味閧昂。
卻說夢卿五月二十八日輪應侍病,六月初三日又輪應侍病。其間蓁蓁、猗猗、怡怡、芊芊、輕輕五人,俱已帶來。本月初二日,雲屏帶蓁蓁去時,因一時匆忙,蓁蓁將采癗的詩扇錯拿在手。及至到了泗國府內,又被蓁蓁的姐姐渙渙拿去使用,到晚間忙忙隨雲屏回家,就忘了扇子。又因是一把紙扇,所值無多,也就不去尋覓。這渙渙本年一十八歲,棠夫人已許配家童桃旺。不想桃旺緣事走失,另要配給別個,尚在未定。自耿忻五月初十日病起,至六月初二日將滿一月。耿朗因有官事,不能在耿忻家過宿。耿月旋、耿月兄又因荊、合二夫人同康夫人不時在棠夫人一處作伴,他兩個晚間回家,還要照料家務。隻有耿服無事,棠夫人因留他宿息,以備夜間的緩急。耿服時已十七,尚未聘定。平素見渙渙風流俊美,便有愛之之心。
而渙渙見耿服清華年少,亦有慕之之意,是時耿忻在正廳養病,康、荊、合三夫人多在東廳下榻。棠夫人因裏邊婦女太多,欲令耿服在西廳,恐其不便,就令在儀門外西廂內過夜。又常晚間令人與耿服送些瓜果,因此夜間儀門不加鎖鑰。一日人散後,耿服在西廂脫去大衣,不用燈火,仰臥納涼。渙渙走來,手內托著兩枚金香爐甜瓜,說:“是太太教送與四爺。”言語婉麗,口脂芬馥。耿服心動,因說道:“送進前些。”渙渙故意將甜瓜擲在耿服懷內,耿服用手去摸,恰好摸著渙渙的手,渙渙亦不甚躲避。耿服道:“這瓜皮過厚,須割去方好。”渙渙因去取小刀。耿服便側過身體,那瓜卻半壓在肚下,假裝睡熟。渙渙取將刀來,在耿服肚下摸出甜瓜,就在床前去皮、切好,然後推醒耿服,方漫漫走了進去,此後他兩遂相和好矣。前者蓁蓁忘的那柄紙扇,如今渙渙又忘在耿服床上。早起耿服打開看時,上麵詩句字畫,俱覺可愛。遂留作渙渙信物,隨身帶用不題。
再說夢卿初三日看病之後,初四日歸寧母家。恰好母舅前來探望,因向夢卿道:“甥女知有奉旨編輯逸行一事乎?今天子偶閱古今雜說,見一德一技,足補正史之不逮者甚多,但纂記著述,出自草茅,人不遵信。因下詔:本朝已曆多年,其間德行技藝自必不少,著各處據實送入翰林,編輯成書。自宮幃朝廷,以及市井下流,無不備載,既不如稗官野史之不足征,而正史所未逮者,亦不至湮沒矣。司禮全公因將甥女行事舉奏,說甥女雖已出宮,然原係宮女,亦可以為宮幃美事。天子允準,即交入翰林,而翰林諸公又素知甥女行為,且又轉囑全司禮,教他再行查訪。平素若仍有可取之處,亦一並纂人。我想甥女節孝,已達天聽,自宜編輯,以垂永久。似我身列卿貳,毫無建白,反不及你一柔弱女子,可笑可恥!”夢卿道:“舅父此言,未免偏其所愛矣。前此上疏,實出於不得不然,冒昧為之,身命已付東流,尚敢妄希聖眷!後來仍歸於耿氏,亦是人間常理。向使未受耿家之聘,自當上遵母命,下由媒妁。乃既受其聘而又緣事他適,是與再嫁何異?從一而終,婦人之常。為妻為妾,何異之有?”鄭文道:“甥婿之為人,甥女以為何如?”夢卿道:“夫者,婦之天,萬有不齊之物,皆仰庇於天。婦人一生苦樂,皆仰承於夫。以婦而議夫之是非,猶以人而議天之寒暑災祥也。”鄭文道:“此論大是。甥女姊妹五人,同處一室,能無各有是非乎?”夢卿道:“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若五人各以長爭長,便如五色之下能相混。惟以短濟短,即如五味之相和矣。”甥舅兩個正在閑談,子知、子慧出了學館同來拜見。一個十四,一個十六,俱已長成,不勝歡喜。及至考其學業,毫無根抵。因向鄭文道:“看二弟學業,其師不過章句腐儒,將來不但無甚經綸,即作出幾篇文字,亦是臭爛不堪,無用之物。僥幸科名,又不過是一個喪元氣進士。何不另覓一良師,庶不至雜芝荃於蕭艾也。”鄭文道:“汝表弟大倫,亦與他兩個同學,我正作此想,但未得其人耳。”夢卿道:“秀才公明子通,移居西郊清涼莊,雖未設教,而其人之品行學問件件可師。”鄭文道:“我們去求學,他不受,奈何?”夢卿道:“一而再,再而三,斷無不受之理。且其為人爽朗正直,且又係甥婿至交,故甥女知之最深,但不可預先說明。”鄭文欣然,即定於次日去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