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近代社會經濟倫理觀念的發展(3 / 3)

“新文化運動”批判封建道德綱常名教,提倡新道德;倡導科學民主、自由平等、尊重人權,促進了中國的文化創新和道德重建。與此同時,在經濟倫理方麵將“重義輕利”作為封建糟粕予以批評,強調“義”之虛偽而主張務實利,強調個人利益的追求是人性本來,要振興實業發展經濟,成為中國現代化的基礎。然而,在接受西學的過程中,中國卻沒有重視西方“利益最大化”的理念與公正公平的競爭原則。眾所周知,中國實業底子薄,又沒有經曆一個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曆史階段,加上連年的戰爭等等原因,無論是生產力的發展程度,還是社會經濟結構都比較薄弱。可以說,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中,中國市場經濟秩序不能完善地建立健全,與之相應的經濟倫理建構以及關於經濟發展與道德建設的關係等問題,在建國前三十年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也就成為新中國的建立需要解決的若幹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