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經濟倫理在中國傳統經濟倫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傳統倫理基礎上構建現代市場倫理,必須重視發掘周秦經濟倫理中的有益資源。

所謂經濟倫理,就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所必須遵循的倫理道德的基本準則。倫理思想不是一般的經濟倫理道德,而是其根本原則、核心和精髓;它是法的哲學內涵,是法形成的倫理道德的原理和依據,是人們認同和內化法律法規的道德基礎。周秦經濟倫理屬於周秦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周秦文化的界定,目前在學界是有不同見解的。既有囿於周秦發源地的早期地域文化,此可謂狹義;也有包括周秦兩個曆史朝代的主流文化,此可謂廣義。為了所研究問題的代表性和現實意義,我們將從廣泛意義上對周秦經濟倫理進行研究。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構建怎樣的現代市場經濟倫理?怎樣構建現代市場倫理?這是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所麵臨的十分迫切而又無法回避的理論挑戰。對中國傳統經濟倫理加以探討,特別是對作為中國以德性主義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倫理思想形成期——周秦經濟倫理思想的深入探討,尋求其中對於構建現代市場經濟倫理可資借鑒的理論資源,從民族自身的倫理文化中尋求可以與外來文化相對接的思想資源,對於應對上述理論挑戰,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體係的現代市場倫理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也能使傳統的原生的周秦經濟倫理思想獲得新的生機與“轉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學術界對中國傳統經濟倫理已著手加以研究。但是這種研究大部分是對某個人的經濟倫理思想所做的個案研究,未做係統的整體研究,而且缺乏一種比較的視野,從而無法清楚地再現中國古代經濟倫理尤其是周秦經濟倫理的發展脈絡,從而也就難以真正挖掘其中的積極成分。這就決定了麵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以寬廣的理論視野,深入、科學地研究周秦經濟倫理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本書結合中國社會曆史、傳統倫理的發展進程和現代西方經濟倫理,對周秦經濟倫理思想進行較深入探討,以期發掘其積極資源,探索其獲得新的生機的機製和途徑,為政府和社會構建新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現代市場倫理提供有益的借鑒。同時也希望這一研究能夠引起學術界的廣泛注意,在中國古代經濟倫理的研究方麵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推動人們對周秦文化認識的進程,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麵、健康發展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