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孩子要勇敢的麵對挫折和失敗(1 / 1)

幼兒追求成功的目的,在於取悅家長。所以,家長應及時給予表場和鼓勵。否則,會使他們希望獲得讚許的心理要求落空,產生“做好做壞一個樣”的錯誤認識。

獎勵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他們隻要能得到口頭表揚,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及時、正確的獎勵,有時也會強化幼兒產生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進取的心態,要防止他們被誇獎聲和讚許的目光所包圍,或獲得過多的物質獎勵而產生畸形的滿足感,懶於進取和努力,從而削弱進取意識。所以,家長要觀察幼兒的心態和行為表現,發現苗頭,及時教育,消除其驕傲自大等不良心態。

當幼兒“失敗”時,應多鼓勵多督促,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教會他們一些簡單的技能,鼓勵他們不要灰心,要提高自信心,使之認識到“失敗是成功之母”,讓其樹立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信心。任何不恰當的責備、數落、謾罵、鄙視都不可取,因為那樣隻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削弱自信心,不利於其心理健康發展。

其實,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不失時機地大加譴責、恐嚇。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樣做常常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將犯錯誤轉變為絕好的學習機會。所以,當孩子自動想要嚐試新事物時,大人就算已經預知會遭到失敗,仍應該讓孩子去試試看。也就是讓孩子有機會嚐試失敗的滋味。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正確對到失敗和挫折是非常重要的。

一、當孩子遇到挫折、出現錯誤時,作為家長一定要平靜地做出反應,要以肯定、鼓勵的方式引導孩子。人在平靜、輕鬆的時候最容易解決麵對的問題。因此,當孩子因遇到失敗和挫折而犯錯時,成人千萬不要反應過頭。成人的著急、暴躁、斥責等隻會使孩子更加難受,促使其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成人要避免任何消極否定的評價,如“不要再試了,算了吧”、“別做了,做不好就別做了”等,這種話隻會強化孩子的失敗感。成人不妨采用一些積極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你也是最棒的,因為你在努力嚐試了,再加把勁,你一定能成功”。這樣既客觀上承認了孩子的失敗,又看到了孩子的努力,還為孩子提供了繼續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總之,家長要鼓勵孩子努力嚐試、引導孩子公開表達各種感受,使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讚揚的,完全不必害怕失敗從而慢慢學會承受挫折和應付各種失敗。

二、幫助幼兒、向其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幼兒獨立思考、獨立操作。受到能力和經驗的限製,孩子有時失敗後實在找不到問題的答案,確實需要成人的指導和幫助。這是成人最好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困難。但幫助孩子克服困難並不等於替他解決困難。同樣,提供解決問題方法的最終目的是要發展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人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給予恰當的幫助。如:教給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直接為孩子指明解決問題的方向,讓孩自己嚐試努力完成。成人要盡可能在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鼓勵獨立解決之間找到平衡點,使孩子在遇到困難和失敗是有信心和獨立意識,能嚐試著獨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隻期望成人的幫助或替代。這不僅會增強孩子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信心和勇氣,還會提高他們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實際能力。

三、給予足夠的時間、磨煉孩子能力

如果希望孩子學會新的技能或完成較難的活動任務,就必須保證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老師和家長不要在他們學習的時候反複催促。學習是一個過程,能力的發展也是一個過程,孩子不僅需要花時間去觀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也需要花時間去練習和鞏固知識與能力。無論是教師還使家長都必須考慮安排多種多樣的活動,並給予足夠的時間,爭取從不同方麵鍛煉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尤其對於獲得知識和能力速度較慢的孩子,成人更需要有耐心,要用適合孩子的速度和方式去要求、引導他們。

四、培養孩子對待失敗的正確態度

孩子對待周圍的任何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容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碰到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表現出萎縮、退卻、逃避等消極行為。這時,成人要告訴孩子“不要怕,隻要努力一定會作好的,”要有意識的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嚐試。

五、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利用圖畫、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傳播媒介達到教育的目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