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換位思考(1 / 1)

同情情感是同情行為的內在動機,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喚起幼兒內在的情感體驗。首先,我們應該以身作則,對需要幫助的幼兒給予安慰和關懷,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其次,我們還可以設計些例如:“他摔倒了”、“他為什麼哭”、“我們幫助你”、“小魚怎麼了”等教育活動,運用角色轉換、移情等方法,引導幼兒體驗當自己處於他人的情境時的情感、願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別人怎麼做;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別的小朋友怎樣對你;如果你不會做遊戲或做不好,你希望別的小朋友不理你、笑話你,還是幫助你。從而讓幼兒更好的體驗、理解別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應該怎樣做。可以引導孩子如果你是某某的話,被罰站在衛生間裏你會感到怎樣?被懲罰不吃點心你心裏會不會難受?一連串的換位提問會引發他們的換位思考。也就是所謂的移情,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移情能力是幼兒心理成熟的標誌,才會自我排解幸災樂禍的心理,從而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利用情境表演,讓幼兒學會換位思考,增強自我控製意識。

幼兒由於自我中心化傾向較強,他們往往更多地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且,幼兒的不自控行為常常會伴隨著產生一些不良的後果。我們經常利用情景表演,如讓幼兒來扮演老師或其他幼兒,而老師來扮演插嘴的幼兒,讓幼兒親身體驗和感受隨便插嘴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幫助幼兒逐漸學會換位思考,這樣一來,幼兒就會有意控製自己,減少上課隨便插嘴的行為。

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換位思考,減少生活中矛盾和摩擦,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