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孩子學會關愛別人(1 / 2)

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裏,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一直被周圍的人愛著,他們都是在濃濃的愛意下包圍著,家長們小心謹慎的嗬護他們的心肝寶貝,好象把世間全部的愛都給他們還不夠似的。

孰不知這樣的愛會讓孩子光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回報。如果是那樣我們的社會就太可怕了,如果我們的社會沒有愛就如同大自然沒有色彩和鮮花一樣,我們就要教孩子如何關愛別人。

要讓孩子學會同情弱者,在成人的幫助下去學會關心別人。比如:在學校裏老師要教育學生互相幫助和同學們一起玩玩具,不爭搶,知道有好吃的和大家分享。在街上遇見一個殘疾人,成人可以給孩子一點兒零錢,讓孩子去遞給殘疾人,不能裝做視而不見的態度,因為我們就是孩子的榜樣,要家園共育讓他們在被愛中學會什麼叫愛。

不少父母看上去很愛孩子,但他們的做法不是理智的愛,而是溺愛。目前,獨生子女家庭中溺愛成型為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類型,父母寧願把已經盛入自己碗裏的菜再揀出來給孩子,有的孩子還真的誤以為父母喜歡吃魚頭呢。整日幫孩子做那,不讓他自已動手,吃穿用玩有求必應,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有些家長害怕自己孩子摔著、碰著或被其他孩子欺負,平日不讓他出門與小朋友玩,甚至常常關照孩子變得任性、自私、孤獨、易發脾氣而又無能,隻知享受和索取,不知付出和給於。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沃土。父母是第一位教師,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習慣首先在家庭中養成。父母首先要作榜樣,經常想到別人。因為孩子學會有愛心並不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常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結果。父母和祖父母、鄰裏之間關係密切、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孩子置身於這樣一種和睦、融洽的氛圍中耳儒目染,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養成尊老愛幼的品行,訪效長輩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利用節日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像這次過新年,我們便教幼兒參與自製賀卡的活動,讓孩子親自把賀卡送給想送的人,講一句祝賀語、幫幫長輩做一件小事。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學會體諒父輩的艱辛,要尊敬長輩。使幼兒從小養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結合發生在身邊的事,隨時對幼兒進行愛的教有。

家園一致,共同為孩子營造愛的空間,孩子的愛心不是靠強行灌輸而在一夜之間培養出來的,更不是用沒有原則的,失去理智的溺愛換來的。它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模仿,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是一個從外在到內在,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幼兒園和家庭都是重要的愛心培養基地,父母、老師是最直接的愛心播種者。對孩子們的愛心教育,千萬不能一頭鬆一頭緊,老師這邊緊,家長那邊卻順其自然,那樣,一切努力都會付之東流。所以,老師必須要求家長配合,共同為幼兒營造愛的空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