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遼寧經濟轉型現狀及應對舉措探析(1 / 2)

遼寧經濟轉型現狀及應對舉措探析

地方經濟

作者:張麗紅

摘要:金融危機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巨大衝擊,人們的發展觀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往的粗獷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很難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隻有促進經濟轉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本文主要分析了遼寧經濟轉型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經濟轉型的應對舉措,希望對遼寧經濟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遼寧;經濟轉型;現狀;應對舉措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2

經濟轉型不對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同時還是資源配置的優化,其包括諸多方麵的內容,不但包括發展模式轉變、發展路徑探索,還包括發展要素的創新等。從國際經驗來看,經濟轉型升級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經濟發展的突破,遼寧必須要順應經濟發展大趨勢,實現經濟轉型升級,這樣才能更好地未來的國際經濟競爭。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分析遼寧經濟轉型的現狀,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舉措,希望對遼寧經濟的發展有所幫助。

一、遼寧經濟轉型現狀

經過多年的發展,遼寧的工業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對外貿易額也屢創新高,外資引進規模也不斷增大,經濟發展逐漸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已經步入工業化後期。在這個關鍵時期,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是遼寧社會經濟發展重要的戰略方向,隻有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然而,在遼寧的經濟轉型升級還存在很多問題,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1.外資引進結構問題

目前遼寧外資引進規模不斷擴大,然而在引進結構上卻不盡合理,具體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麵的問題:其一,引進方式單一,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外商直接投資是遼寧引進外資的主要形式,而其他吸引外資的形式卻並未得到普及,諸如股權形式投資、收購等,發展都十分不是成熟。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當前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是引進外資的主體,而民營企業難以有效地引進外資,存在諸多方麵的限製。其二,外資流向不合理,2009年,遼寧製造業獲得投資數額為70億美元、房地產行業獲得投資數額為35億美元,這兩個行業吸引外資占引進外資總額的68%,2010年占比更是達到了70%。第二產業獲得投資的比例過大,服務業引進投資比較少,這嚴重限製了產業結構調整。其三,投資地域不均,2009年,沈陽獲得外商投資53億美元,大連獲得外商投資60億美元,而遼寧省外商總投資154億美元,這兩個城市獲得的外商投資占總投資的73%,地域投資不均衡狀況顯著。

2.民營經濟發展緩慢

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最為活躍的經濟主體,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城鎮化、技術創新的生力軍,隻有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的民營經濟得到一定發展,對遼寧省的經濟增長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遼寧民營經濟的發展仍舊比較緩慢,麵臨諸多阻礙,諸如產業準入政策不公平、融資渠道狹窄、企業素質低下、科技含量不足、投資環境不健全、投資成本升高、法律法規不健全等。要促進經濟轉型需要依靠民營經濟提供的活力,隻有建立自由、公平的市場經濟環境,改善民營企業的生態環境,才能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

3.工業競爭實力下降

遼寧老工業基地在1978年總產值占到全國的8.86%,而到了2005年卻下降到4.72%。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麵的原因:其一,曆史因素影響,東北老工業基地曾經被日本侵略者占據,資源能源被大量開采、運出國門,且日本侵略者撤退之後,對我國的工業基礎進行了嚴重的破壞,使我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受到重創。其二,上世紀90年代,受到計劃經濟體製的影響,遼寧很多國有企業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力下降,設備技術、產業結構、經濟結構都存在很大缺陷,製約了遼寧工業發展。

4.職業教育體係欠缺

雖然遼寧的整體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職業教育的發展卻比較緩慢,職業教育體係還不是很成熟,在諸多方麵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麵:其一,職業教育不均衡,由於遼寧產業布局不合理,使得遼寧的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其二,品牌特色不強,職業教育存在大量的重複專業設置,這樣不但浪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也使職業教育特色不明顯,品牌效應不理想;其三,產學研體係尚不完善,難以發揮校企合作優勢,將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價值;其四,師資力量薄弱,由於產業布局不合理,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師資力量薄弱,企業結構不理想。這使得遼寧經濟轉型所需要的人才難以得到有效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