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動人心的告別儀式上,發表一篇真正打動人心的告別演說辭,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告別時的依依別情,來自於人們對生活的體驗。道別之時,演說既有對往事的追憶和留念,又有對未來的良好祝願。麵對未來,演講者誠懇的希望,由衷的祝福,可以給聽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並使之受到鼓舞和鞭策。
1最後一次演講(美國前總統裏根)——領導者演講具有邏輯思維能夠彰顯睿智的領導力
2總統告別演說(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領導者演講內容豐富充滿說服力的領導力
3我跟隨著良知的指引(美國前總統布什)——領導者演講滿足聽眾心理需求的領導力
演講相關背景
美國前總統裏根在主政八年下任之前,於1988年10月15日在共和黨代表大會上,以總統身份作了著名的《最後一次演說》。在這篇短短的演講辭中,裏根談曆史、話人生、擺成就、鼓士氣、縱橫捭闔,氣勢激蕩,邏輯嚴密,感情充溢,在美國發表後,收到強烈反響。瑞士著名社交活動評論家勞爾·威廉斯說:“這是一篇傳世佳作。”
精彩演講賞析最後一次演講美國總統裏根南希和我今晚應邀出席這次大會,與大家共度這一特殊時刻,感到很榮幸,我以總統身份在共和黨大會上發表講話,這是最後一次了。因此,我十分感謝在座的諸位。(即時點評:正所謂文無定式,演講的開頭也沒有統一的標準。裏根總統巧借演講中的人物、場地、時間,談到了夫人南希、共和黨代表大會現場、最後一次演講,為其演講拉開了序幕。)
每當聽到有人說我是在1981年1月20日成為總統的,我就覺得我必須予以糾正。(即時點評:反彈琵琶,給聽眾留下疑問,明明是在那個時候成為總統的,演講者為什麼要給予否定呢?讓聽眾產生了好奇心。)因為,我並不是自己成為美國總統的,我隻是受權暫時管理一個叫做總統製的機構,而這個機構是屬於人民的。(即時點評:謙虛而低調,自己並沒有覺得是總統,就比別人地位高,而隻是代人民管理國家的勞工。所謂“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一個人低調的處世,得到的卻是他人的敬仰和愛戴。)
我曾經多次禱告,感謝所有給予我這一信托的美國人,今晚,請再次接受我們——南希和我的由衷的感謝,感謝你們賦予我們一生中這一特殊的時刻。(即時點評:再次告訴聽眾,自己成為美國總統的榮譽,是美國人給予的,對聽眾表示了由衷的感謝。)
剛才,你們又用一篇感人肺腑的頌詞給這種榮譽錦上添花,我隻不過是個普通人,因此聽到別人稱讚我們取得的成就,也不免有點沾沾自喜。但是今晚,我們首先要記住,真正值得稱頌的應是2億4千5百萬美國公民,是他們構成了我國憲法開宗明義的頭四個字,也就是最偉大的四個字:美國人民。(即時點評:將自己執政時期取得的輝煌業績歸功於所有的美國人民,功勞麵前不貪功,而是將這一份殊榮歸於人民,聽眾自然給予了演講者最為激烈的掌聲。)
美國人民承受過巨大的挑戰,把我們從民族災難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建立了我們強大的經濟實力,重振了我國在國際上的聲譽,他們是出類拔萃的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美國人。所以,如果今晚要向誰表示敬意的話,就應該向遍布這塊土地的英雄豪傑們致敬,他們是實幹家、夢想家和新生活的建設者。沒有他們,我們在民主製度下的光輝實踐就將一事無成。(即時點評:談曆史,言明美國今天取得的輝煌,不僅是現任總統和政府的功勞,而是所有為美國做出傑出貢獻的英雄。功勞麵前不獨攬,願意與人分享,這便是裏根總統高尚品德的體現。)
最近,我們常聽到有人說現在是改革的時代了。女士們、先生們,我再善意地提醒一下,我們就代表著改革。(即時點評:借人民的心聲說事。美國總統並非關在白宮裏“閉門造車”,而是時刻關心人民疾苦的“孺子牛”,通過說出美國民眾的心聲,使自己親民、體恤民生的總統形象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我們從1981年1月起就卷起袖子大幹起來,我們滿懷希望,從不灰心喪氣,我們向過去失敗的政策挑戰,因為我們相信,一個社會之所以偉大,並不在於其政府做出多少許諾,而僅僅在於其人民取得了進步,這就是我們進行的改革。
我們相信,要實現持久和平,隻能靠實力而不能靠我們對手的善意。
我們對政府持正當的懷疑態度,以製止它采取過分的行動,但在它幫助改善我國公民生活時,我們也樂於利用它的力量。(即時點評:談執政經驗。當政府真正為人民辦事、為人民謀利益時,才稱得上是人民信任和支持的政府。)
增加稅收不是聯邦政府固有的權力,我們認為通貨膨脹對窮人、年輕人和老年人是冷酷無情的。
我們尊重把我們結合成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的價值觀點。
這就是我們的理想。你們在座的諸位以及今晚像你們一樣也在注視和聆聽這次大會的人,都在為實現這個理想而獻身。(即時點評:將聽眾的範圍擴大,吸引所有聽眾的注意力。)你們不是半途而廢的懦夫,你們的行動也不僅僅是為了競選,而是為了一個事業,你們代表著一種人,一種我所熟悉的為自由政府而奮鬥的最傑出的鬥士。
我知道以前我也這樣說過,但是我相信,是上帝把這塊土地放在了兩個大洋之間,使世界各地的特殊人物發現了它,致使這些人因酷愛自由而遠離故土雲集到這片土地上,使之成為一束奪目的自由之光照亮了整個世界。
富有想像力是我們的天賦,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小男孩的想法,他在我就職後不久給我寄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我愛美國,因為在美國隻要願意誰都可以參加童子軍。我愛美國,在美國隨便信仰什麼都行,而且隻要有能力,就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我愛美國,因為在美國大約有二百種不同味道的冰激淩可以選擇。”(即時點評:借一個小男孩的一封信,說出聽眾的心聲:美國是值得國人自豪的)
這就是小孩子眼裏的真理。結社自由、信仰自由、滿懷希望,並且可以獲得各種機會,對這個孩子而言,就是在二百種味道不同的冰激淩中進行挑選。
這就是美國,每個人不分男女都幻想著能給人以希望的美國。正因為如此,我們對全世界來說就像一塊磁鐵,吸引人們冒著被子彈擊中的危險以生命為代價越過柏林牆來到這裏,吸引人們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乘一葉扁舟渡過波濤洶湧的大洋來到這裏。
這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以及使之結為一體的自由——就是這些使美國能夠高高地飛翔,一直飛到可以看見自由和希望的萬裏雲天。
當我們的子孫後代追尋我們一生的蹤跡時,我希望他們會明白,我們是想把國家盡可能完美地傳給他們。在這個國家裏崇尚正直、寬容、慷慨、忠實、勇敢、知識、公正和虔誠。(即時點評:談美國的未來。)
這就是我的想法,我感謝上帝保佑我活得很好,而且活得很長,當我在華盛頓收拾離任前的行裝時,不要以為我喜歡人們談論我已時事屆暮,年近黃昏。(即時點評:雖然已近暮年,但是年輕的心仍在,對美國未來充滿希望和激情的心仍在。)
黃昏?美國沒有黃昏。(即時點評:借自己生命已近黃昏,仍不服老,引出美國沒有黃昏,沒有停止進步和發展。)
我們這裏,每天都是旭日東升,到處都是嶄新的機會,可以編織各種夢想。
黃昏?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坦白承認有時我覺得我還是個小夥子,在和弟弟比賽,看誰先從山上跑到羅克河鐵路橋下可以遊泳的小水灣。
要知道,哪一天也比不上新的一天更美好,在我們這個國家裏,它就意味著在你身上會發生某種奇跡。(即時點評:告訴聽眾,美國會為追求夢想、上進的人提供各種展現抱負的機會。)
在我身上就確實發生了某種奇跡。(即時點評:拿自己作為鮮活的例證,讓人信服。)
幾年前,我們點燃了一場燎原烈火,我們將激昂的思想和執著的信念作為燃料,決心讓它燒遍全美國,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光啊!
我們曾經在一起為我們熱愛的事業而戰鬥,但是我們絕不能讓火焰熄滅,或者退出戰鬥,我們必須一次又一次地捍衛我們的自由,一次又一次!
但是我要對你們說,如果火光暗淡了,我願意留下我的電話號碼和地址,一旦你們需要一名小卒,隻需說一聲,我招之即來——隻要一息尚存,隻要我們這個可愛的國家在這個最輝煌的時刻還在不斷地進取求新。(即時點評:將自己仍願意為美國發揮餘熱的心誌,通過詼諧幽默的話語,向每一位聽眾傳達著。)讓火光一直熊熊地燃燒下去吧!這樣,當我們要見上帝的時候,回首往昔,我們就可以無愧地說,我們做了我們所能做的一切,從來不遺餘力。(即時點評:話人生。在演講接近尾聲時,通過生老病死的人生話題,將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思想向每一位聽眾灌輸,借以喚起他們的愛國、奮鬥之心。)
最後一次演講美國前總統裏根——領導者演講具有邏輯思維能夠彰顯睿智的領導力
許多領導者都希望給群眾以睿智的領導形象,同樣,許多群眾都希望領導他們的人是一個聰明睿智的人,那麼,領導演講如何能將這種睿智的領導力傳達給聽眾呢?當然,絕不是說領導者在台上口若懸河地言明自己多麼睿智,而需要領導者在組織演講內容時做到邏輯嚴密,顯示出做事嚴謹的工作作風。
領導演講作為鼓動、教育群眾的一種宣傳形式,自然需要以邏輯思維為前提。邏輯思維是領導演講的內在依據,領導演講是邏輯思維的外在表現,因此,領導者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演講家,不僅需要有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而且需要有慎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同樣,我們也選輯了美國前總統裏根的演講片段,加以佐證。他講道:“美國人民承受過巨大的挑戰,把我們從民族災難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建立了我們強大的經濟實力,重振了我國在國際上的聲譽,他們是出類拔萃的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美國人。所以,如果今晚要向誰表示敬意的話,就應該向遍布這塊土地的英雄豪傑們致敬,他們是實幹家、夢想家和新生活的建設者。沒有他們,我們在民主製度下的光輝實踐就將一事無成。”在這段演講內容裏,裏根從談曆史的角度入手,結合為美國作出貢獻的人們所取得的輝煌,便能為自己下野時講到為美國作出貢獻作鋪墊,觀點清晰,而且環環相扣,既有條件,也有結果,邏輯非常嚴密,讓聽眾十分自然地接受了演講者的觀點。
邏輯思維,是講話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講話無邏輯的領導者所談的觀點往往立不住,聽眾自然也不會心悅誠服,反倒會心生厭惡。
延伸閱讀——領導者演講怎樣安排好演講的結構
一、開頭要抓住聽眾,引人入勝
演講的開頭,也叫開場白。它在演講結構中處於顯要的地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瑞士作家溫克勒說:“開場白有兩項任務:一是建立說者與聽者的同感;二是如字義所釋,打開場麵,引入正題。”好的演講,一開頭就應該用最簡潔的語言、最經濟的時間,把聽眾的注意力和興奮點吸引過來,這樣,才能達到出奇製勝的效果。
演講開場白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幾點:
1楔子。用幾句誠懇的話,同聽眾建立個人間的關係,獲得聽眾的好感和信任;
2銜接。直接反映出一種形勢,或是將要論及的問題,常用某一件小事,一個比喻,個人經曆,軼事傳聞,出人意料的提問,將主要演講內容銜接起來;
3激發。可以提出一些激發聽眾思維的問題,把聽眾的注意力集中到演講中來;
4觸題。一開始就告訴聽眾自己將要講些什麼。
演講的開頭有多種方法,通常用的主要有:
開門見山,提示主題。這種開頭是一開講,就進入正題,直接提示演講的中心。例如美國前總統布什在告別白宮時,發表的《我跟隨良知的指引》中,這樣開頭道:“過去的八年,我很榮幸地成為你們的總統。這個世紀的頭十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今晚,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將利用這最後的機會和你們一起分享我的一些看法,對過去一起走過的時光以及我們國家未來的看法。”運用這種方法開頭,必須先明晰地把握演講的中心,把要向聽眾提示的論點擺出來,使聽眾一聽就知道講的中心是什麼,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
介紹情況,說明根由。這種開頭可以迅速縮短與聽眾的距離,使聽眾急於了解下文。例如恩格斯在1881年12月5日發表的《在燕妮·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開頭:“我們現在安葬的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於薩爾茨維德爾。她的父親馮·威斯特華倫男爵在特利爾城時和馬克思一家很親近;兩家人的孩子在一塊長大。當馬克思進大學的時候,他和自己未來的妻子已經知道他們的生命將永遠地連接在一起了。”這個開頭對發生的事情、人物對象作出必要的介紹和說明,為進一步向聽眾提示論題作了鋪墊。
提出問題,引起關注。這種方法是根據聽眾的特點和演講的內容,提出一些激發聽眾思考的問題,以引起聽眾的注意。例如弗雷德裏克·道格拉斯1854年7月4日在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市舉行的國慶大會上發表的《譴責奴隸製的演說》,一開講就能引發聽眾的積極思考,把人們帶到一個憤怒而深沉的情境中去:“公民們,請恕我問一問,今天為什麼邀我在這兒發言?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隸們,同你們的國慶節有什麼相幹?《獨立宣言》中闡明的政治自由和生來平等的原則難道也普降到我們的頭上?因而要我來向國家的祭壇奉獻上我們卑微的貢品,承認我們得到並為你們的獨立帶給我們的恩典而表達虔誠的謝意麼?”除了以上三種方法,還有釋題式、懸念式、警策式、幽默式、雙關式、抒情式等。
二、主體要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主體是演講的主要部分。在行文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層次、節奏和銜接等幾個問題。
一、層次。層次是演講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它體現著演講者思路展開的步驟,也反映了演講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演講結構的層次是根據演講的時空特點對演講材料加以選取和組合而形成的。由於演講是直接麵對聽眾的活動,所以演講的結構層次是聽眾無法憑借視覺加以把握的,而聽覺對層次的把握又要受限於演講的時間。
那麼,怎樣才能使演講結構的層次清晰明了呢?根據聽眾以聽覺把握層次的特點,顯示演講結構層次的基本方法就是在演講中樹立明顯的有聲語言標誌,以此適時訴諸於聽眾的聽覺,從而獲得層次清晰的效果。演講者在演講中反複設問,並根據設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就能在結構上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此外,演講用過渡句,或用“首先”、“其次”、“然後”等語詞來區別層次,也是使層次清晰的有效方法。
(二)節奏。節奏,是指演講內容在結構安排上表現出的張弛起伏。演講結構的節奏,主要是通過演講內容的變換來實現的。演講內容的變換,是在一個主題思想所統領的內容中,適當地插入幽默、詩文、軼事等內容,以便聽眾的注意力既保持高度集中而又不因為高度集中而產生興奮性抑製。優秀的演說家幾乎沒有一個不善於使用這種方法。演講結構的節奏既要鮮明,又要適度。平鋪直敘,呆板沉滯,固然會使聽眾緊張疲勞,而內容變換過於頻繁,也會造成聽眾注意力渙散。所以,插入的內容應該為實現演講意圖服務,而節奏的頻率也應該根據聽眾的心理特征來確定。
(三)銜接。銜接是指把演講中的各個內容層次聯結起來,使之具有渾然一體的整體感。由於演講的節奏需要適時地變換演講內容,因而也就容易使演講的結構顯得零散。銜接是對結構鬆緊、疏密的一種彌補,它使各個內容層次的變換更為巧妙和自然,使演講富於整體感,有助於演講主題的深入人心。演講結構銜接的方法主要是運用同兩段內容、兩個層次有聯係的過渡段或過渡句。
三、結尾要簡潔有力,餘音繞梁。
結尾是演講內容的自然收束。言簡意賅、餘音繞梁的結尾能夠使聽眾精神振奮,並促使聽眾不斷地思考和回味;而鬆散疲遝、枯燥無味的結尾則隻能使聽眾感到厭倦,並隨著事過境遷而被遺忘。怎樣才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美國作家約翰·沃爾夫說:“演講最好在聽眾興趣到高潮時果斷收束,未盡時戛然而止。”這是演講結尾最為有效的方法。在演講處於高潮的時候,聽眾大腦皮層高度興奮,注意力和情緒都由此而達到最佳狀態,如果在這種狀態中突然收束演講,那麼保留在聽眾大腦中的最後印象就特別深刻。演講的結尾沒有固定的格式,或對演講全文要點進行簡明扼要的小結,或以號召性、鼓動性的話收束,或以詩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話結尾。但一般原則是要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2總統告別演說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領導者演講內容豐富充滿說服力的領導力
演講相關背景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克林頓2001年18日晚通過電視向全國發表告別演說,簡要回顧了自己8年的執政曆程,並對美國的未來提出了希望。
克林頓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的演說中,希望下屆政府能夠保持現政府的財政政策。他說,這樣做有助於降低利率,付清國債,給美國帶來進一步的繁榮。
克林頓說,他的政府在8年中為美國經濟帶來了繁榮,創造了2200萬個就業機會,使失業率下降到了30年來的最低點,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自己的住房。他說,這些成就為下屆總統布什“應付未來的挑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克林頓是繼富蘭克林·羅斯福之後第一位連任兩屆的民主黨總統。他將於20日中午在國會大廈西側舉行的新總統就職儀式上將權力移交給當選總統、共和黨人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