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包括與我們的國際夥伴一道推進向銀行開展征稅的建議。我很高興看到,在歐洲大陸以及其他地區的國家對此有著越來越強烈的認同。一個堅固、製度完善的全球銀行係統隻是世界經濟平穩與可持續的一部分。
另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要促進貿易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今日,我們所能為本國經濟做的最有益的一點就是破除貿易壁壘。在這個現代與全球的經濟裏,我們的財富與別人的財富是互相交互的。所以,我將與其他國際領導人共同推進多哈貿易的談判。讓我們明白多哈貿易協議所帶來的清晰含義:每年在全球範圍內產生1700億英鎊。(即時點評:在解釋觀點的時候,演講者除了立足本國可以解決的問題外,還將解決這一困難的途徑,放眼國際,並且通過闡釋財富的現代定義,實現了視野向全球的巧妙過渡,為聽眾展開聯想時,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畫麵,然後借用“1700億”的數字清晰地說理,將畫麵定格在誘人的數據上,使得聽眾產生了一窺到底的欲望。)
但我很清楚,要想讓整個協議獲得全盤的通過,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所以,我將急切地尋求開辟市場的其他機會。英國向愛爾蘭出口的總量超過向巴西、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四國的總和。所以,如果我們能建立一個合理的貿易框架,未來的貿易增長是指日可待的。我將與歐洲各國同行推進英國與其重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的落實。(即時點評:借英國與愛爾蘭的貿易關係的事實,充分地證明了開辟市場的重要性。)
與印度達成貿易協議是我們要優先考慮的。當今的歐盟——印度貿易每年的貿易額在500億英鎊左右,所以,在歐盟——印度貿易協議中,貿易、經濟增長以及就業機會的增加是相當可觀的。我們雙方都必須牢牢把握這些機會。(即時點評:再借歐盟與印度的貿易關係,將英國開辟市場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到案麵上來,使得聽眾產生認同,換取聽眾的支持。)
重整經濟。
所以,我們的政府有必要減少對企業的幹預,在其需要積極行動的方麵有所作為。這就是我要談到的第三點,也是整個聯合策略最為關鍵的一部分——重整我們的經濟。
今時今日,我們的經濟過分依賴於部分地區的少數行業的支撐——特別是在倫敦以及東南部地區。這個問題是很關鍵的。一個經濟體構築在如此狹隘增長的基礎之上,從本質上是不穩定與浪費資源的——因為,我們沒有充分利用這些地方以外的人力資源。(即時點評:對本國經濟的解讀,不失時機地點出經濟的危機,喚起聽眾的思考。)
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勇於變革。這並非說是要從中選出某個勝利者,而是要支持我們不斷成長起來的行業——諸如航空業,醫藥企業,高價值的製造業,高科技的工程設計,低碳科技等。還有包括創意工業在內的所有知識型產業。(即時點評:“低碳科技”“創意工業”等頗具現代色彩的詞語,使得這篇演講具有了現代感和使命感,更加親切和具有說服效果。)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忽視倫敦——事實上,我們支持橫軌的建設——這說明我們已有計劃,讓經濟發展的氣息彌漫在繁華地區之外的小鎮上。(即時點評:解釋說明,消除聽眾心中的疑慮。)
我不禁想起赫塞爾坦爵士——很少有人比他更深諳這個道理。當他第一次參觀倫敦碼頭區的時候,按他的話說是“這是被世人遺忘的6000畝荒土”。今天,這片土地成為了我們首都最為富裕與最具活力的地區。他的經驗告訴我們,隻有通過公私合作,中央與地方的協作,讓商界、政府以及地方議會的通力合作才能實現。所以,這些經驗讓我們受益匪淺。
近期的任務就是改革與重新集中力量去支持地方的建設,約克郡的改革將是重點。(即時點評:指明方向。因領導者演講與一般公眾人物演講的區別性,使得領導者在演講中指明方向便顯得迫在眉睫,而且意義深遠。)
我將委派一些部長以及資深的議員到一些大城市,與當地社區一道執行議會遲遲沒有實行的一些法案,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自身的努力。
我們將給予大城市自行選舉行政市長的機會,讓熟知當地的政要們以及那些有真才實幹的人去執行。我們將更多的權力下放給地方議會。(即時點評:對方向做更深的政策解讀,借以鼓舞聽眾。)
一套由更有能力的人組成的地方政府將更為容易地設立銀行,發展實業,開展新的服務以及資產管理。我們將給予他們權力去與當地的商界形成企業合作的關係,為商業投資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開創美好的經濟前景。
政府的支持,民選的領導,商業投資以及專業技能——這些就是我們重整這個國家所需的。我們的理想不應存在任何的桎梏。(即時點評:卡梅爾在這裏對政策的解讀,方便聽眾了解政策的同時,又因為演講內容與聽眾息息相關,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聽眾,使得掌聲不斷。)
讓我們將亨伯賽德郡變成世界上二氧化碳捕獲與儲存方麵的領導者;讓我們將布裏斯托爾建成海洋能源公園;讓我們將默西再次變成全球的貿易中心;讓我們利用奧林匹克運動會所帶來的遺產將倫敦東部從這個國家最為貧窮的部分轉變為能充分享受首都增長與繁榮的地區;讓我們使得未來的十年成為我們國家曆史上最為進取與活力的十年——讓我們攜手共進。讓國民都能享受繁榮的恩惠。(即時點評:卡梅倫連用一組排比句,有力地增強了演講的氣勢,而且對英國在未來十年將要達成的目標與聽眾進行了交流,動員了聽眾。)
我深信,我們不一定非得要接受現狀。想象一下,如果德國在二戰之後自暴自棄,讓魯爾地區那些被炸碎的工廠廢棄不用。想象一下韓國在多年戰爭之後,屈服於20世紀50年代的經濟崩潰的悲慘命運?想象一下如果當年撒切爾夫人在麵對20世紀70年代英國因罷工以及負債累累的狀況,隻是聽天由命的話,後果會怎樣?(即時點評:假設情境,煥發聽眾的思考。在這裏,卡梅倫對國際國內影響重大的曆史事件進行換角度的解讀,在聽眾心裏引起了極大的共鳴。而且借用反問句,在增強演講語氣的同時,又引起了聽眾的思考。)
他們發出了這樣的呼喊:不,我們一定能夠轉變這一切,重整經濟。他們做到了,將飽受戰火蹂躪的地區以及廢墟的國家建設成了經濟大國。
所以,這就是我今天想要傳達的信息。世上不存在什麼命定的經濟結果,我們有能力在此時此地改變經濟狀況。(即時點評:哲思妙語。這句話隱含了一種堅定的信心,即麵對困難時,通過努力可以走出困難,充滿了哲思,給人啟迪。)我們能扭轉這一切,讓我們成為未來的主人。我們不該控製商業,而是應該讓企業自由的競爭;我們不該隻是限於一些短期的計劃,而應立足長遠,為我們的經濟需求提供現代的支持;我們不該任由經濟的壁壘蔓延,應給與當地人們權力與自由從基層獲得成功。(即時點評:連用“我們不該……而應”構成一組排比句,再為演講造勢的同時,又總結了演講的內容,使得演講收攏全篇,主題更加深刻和鮮明。)
這就是我們促進經濟增長的聯合策略。有些人說我們本屆的聯合政府將進入史冊。但我不想本屆政府成為曆史性的一屆,因為我們是一個聯盟。我們讓我們成為一屆曆史性的政府,是因為我們的累累政績。若是我們的前景能時刻保持清晰,若我們能堅持這項堅定的計劃,我深信我們必將讓經濟走上正軌,重煥活力。(即時點評:在演講結尾,通過運用條件假設的複句,不僅讓聽眾對演講者所提到的條件假設進行思考,而且言明堅定的信心,使得條件假設富有了活力,即做到了這些,就能實現共同願景,既讓演講在高潮中與聽眾達到共鳴,又讓演講餘音繞梁,回味無窮。)
謝謝大家!
政府將采取措施推動經濟增長英國首相卡梅倫——領導者演講以身作則提升務實、幹練的領導力
以身作則領導者領導力的基礎,在演講中,這種領導力同樣能顯示出來。領導者通過演講,向聽眾輸出自己正在實踐具體事實的信號,便能產生一種影響力,給聽眾以務實、幹練的領導者形象。
在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演講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一點。比如,他在演講開場白裏,這樣說道:“這是我作為首相的第一次演講,接下來,我要就本屆政府成立伊始的首要任務——轉變我們的經濟——發表演講。”卡梅倫十分清楚自己當選總統的首要任務,也十分清楚為了完成這項首要任務,自己必須做到“以身作則”,為此方能帶動全體國民朝著既定的目標去奮鬥。因此,在演講開篇,他就摒棄繁文縟節的開頭,開宗明義、簡明扼要地提煉出了自己的演講主題,便顯得幹練和務實。再比如,他說:“我們能否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中重新恢複經濟活力,讓更多的人分享經濟成功所帶來的實惠?我們能否克服為數百萬人提供保險所感到的無奈,為失業者帶來希望的曙光?我們能否向私有產業注入活力,這樣,它們就不止能從這場危機中複原,還能開始重建的一個過程?我們能從一個構築於依賴債務與貸款的國家轉變為一個以節省開支與投資的國度嗎?”從這段連續的反問中,我們能看出卡梅倫想以身作則地著手解決英國麵臨的困難,聽眾也自然不會無動於衷、袖手旁觀,而是配合首相一起努力完成這些目標,為此,演講者的演講目的達到了。
能夠以身作則的領導,群眾才會敬仰和尊重,也才能對他報之以信任和愛戴。同樣,領導者演講時,若能將以身作則的領導力灌輸給聽眾,聽眾才會從內心深處接受領導者的觀點和內容,對其抱有信心。
延伸閱讀——領導者演講一定要適合主要聽眾群體的需要
“當我準備發言時總會花三分之二的時間考慮聽眾想聽什麼,而隻用三分之一的時間考慮我想說什麼。”
——林肯
聽眾是演講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麵。演講是演講者與聽眾的雙向交流活動。演講者是信息的傳播者,聽眾是信息的接受者。演講者離開了聽眾就失去了對象,演講活動就無法進行。
了解和掌握聽眾是實現演講目的的客觀要求。演講的目的是說服聽眾改變態度並按照演講者的意圖去行動。這就要求演講者必須了解聽眾的心理、要求和希望及對你所講觀點的態度,這樣你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好演講。
聽眾在演講活動中雖處於客體的地位,但也絕不是被動的“接收器”,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積極參與者。如果聽眾對演講內容有極大興趣,便會采取積極、熱情的合作態度;反之,則會采取冷漠甚至敵視的態度,演講就不會成功,因此,演講者必須在了解聽眾的基礎上力求觸發聽眾的興奮點和創造欲,才能實現最終目的。
可見,成功的演講者既要使演講成為聽眾的一部分,也要使聽眾成為他的演講的一部分,而其中首要的,要便是要了解和掌握聽眾的心理特點。
想要完全改變一個人原有的思想觀點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然而演講者又通常不得不對付這個棘手的問題。麵對聽眾,那些精明的演講者總能做到小心謹慎、畢恭畢敬,他們既能充分尊重聽眾的觀點,又能巧妙而又有條不紊地按照原定計劃闡明自己的觀點,打動聽眾,促使他們主動接受演講,讓他們心悅誠服。
那麼,演講時該怎樣運用這些技巧呢?
1要有目的性。
當你的演講有可能引起爭議時,找準恰當的途徑顯得特別重要。途徑不對頭,就有可能導致聽者的敵對情緒,不等你的話出口,你早已注定要立於失敗的境地。路子選對了,你便能充分說服聽者。這是一門最難掌握也是最有價值的交際藝術。首先,你應當了解你的聽眾。
一般來說,演講的聽眾可以粗略地劃分為三大類型。有的聽眾與你持有相同的觀點;有的聽眾猶豫不決,處在觀望之中;有的與你的觀點相對。那些同意你觀點的聽眾用不著你花力氣去說服;那些猶豫不決的聽眾有可能被你清楚明了、令人信服的演講改變立場。你麵臨的真正挑戰無疑來自最後一類聽眾,因此你必須開動腦筋,設法讓這部分人放棄自己的觀點,站到你這邊來。
然而,改變一個人的立場從來就是相當精細的工作。我們知道,誰都擁有自己引以為豪的觀點。它們要麼是經過多年的學習與經驗積累而形成的,要麼是擁有根深蒂固的情感根基。我們小時候在母親懷抱裏學到的那些知識會深深地紮根於我們的個性中。對於宗教、政治、民主及養兒育女等,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2要循序漸進。
演講時,特別是當你的觀點處於不利的境地,為了達到說服聽眾的目的,你不妨先有意識地退一步,肯定聽眾的觀點有其合理性,然後在獲得聽眾信任的基礎上再尋找機會,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等方法巧妙地提出你的觀點,以退為進,化守為攻,從而最終有力地說服聽眾。
一些陳舊的觀念使得我們很難對許多問題保持冷靜而客觀的看法,而在別人眼中它們看上去則像是一些偏見。但是,隻要真正是我們自己的觀點,我們就會認為它們是完全合理和令人滿意的而抱住不放。正如溺愛孩子的父母不會輕易責備自己的小孩一樣,我們對自己那些“珍貴”的觀點也從來不會看不順眼。
如果你直截了當地攻擊一個人所擁有的“珍貴”觀點,他的反應與你批評他小孩的反應一樣,隻能是反感。他會對你表示憤慨。他會全副武裝,對付你說的每一句話。他不但不會放棄自己的觀點,而且相反還會像溺愛小孩的父母把自己的小孩抱得更緊那樣,更加堅守自己的立場。
由此看來,演講前你必須充分分析你的聽眾,依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途徑,把演講的重點放在那些猶豫不決、搖擺不定,尤其是與你意見相左的聽眾身上,做到有的放矢。同時,你還必須正確麵對聽眾已有的觀點,不可因為它們與你的觀點不一而開門見山地迎頭痛擊。
3要激發共鳴。
要使聽眾心服口服,你在演講時就不可違背聽眾的意願,采取逼迫,甚至是威脅的手段要聽眾接受你的觀點。你應當牢記在心的是,隻有當你的觀點能夠引起聽眾的感情共鳴時,你的觀點才容易為聽眾所接受。
思想家、作家及詩人愛默生曾經講述過的一個故事對演講者來說是不無啟迪的。
有一個身強體壯的男孩試圖將一頭牛趕往牲口棚。他用盡渾身力氣推它,不停地用鞭子抽打它,大聲吆喝它,然而牛站在那兒就是不肯動。一位擠牛奶的女工見狀,走上前來。她深知牛的飲食習慣。她把一根手指伸進牛的嘴裏,很馴服地將它牽到了牲口棚裏。原來,她從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盡力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牛的習性,對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掌握了這一點,她想把牛牽到哪就能牽到哪。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演講時你應當設法使自己的觀點吸引聽眾,激發他去同意你而不是反對你。一旦你尊重了他的觀點,那麼你接著便可以漸漸地構築你自己的觀點。
那麼,演講時該怎樣構築你自己的觀點呢?你應當讓它對聽眾有感染力——正如放進牛口中的手指一樣。聽眾接受你的演講,是因為他覺得你的觀點對他有價值,有幫助。而且,隻要你能向聽眾表明你思想開闊,尊重他的觀點,能替他著想,你就能在聽眾中產生共鳴,並與他建立起一種融洽的關係。隻有這樣,他才會樂意讓你“牽”著而接受你的觀點。做到了這一步,你便可順利地開始向聽眾灌輸你的觀點。
4要以理服人。
要想征服聽眾,老練的演講者知道不能急於求成。我們應該知道要耐心而謹慎地朝自己的目標前進,而不能感情用事。事實上,隻有當你真正相信你自己的觀點時,你才能談得上真正去說服你的聽眾。
同時,聽眾對信息的接受具有選擇性。聽眾聽演講是用聽覺、視覺器官及大腦進行認識的一種綜合心理活動,它是在已有經驗、知識和心理期待的基礎上進行的,因而具有極強的主觀色彩和選擇性。
首先是選擇性注意,即隻注意那些他們已知、有興趣、或渴望了解的部分;其次是選擇性記憶,即容易記住那些自己願意記住的信息,忘記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信息;再次是選擇性接受,即願意接受那些與自己一致的觀點。
聽眾對演講的態度受自身的影響。對同一演講者的同一內容,聽眾由於受自身的影響會采取不同的態度。聽眾又都有特殊的心理需要,每個聽眾聽演講的心理需要都與切身利益相關。有希望長知識的,有希望開眼界的,有希望解決實際問題的等等。
了解聽眾的心理需求可通過以下方法:1通過你的聽眾所在單位的領導了解;2通過某一地區、時期的社會輿論了解;3通過開小型座談會或與聽眾個別交談了解;4通過演講過程中的提問、插話等了解。在激動人心的告別儀式上,發表一篇真正打動人心的告別辭,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告別時的依依別情,不是無緣無故的,它來自於人們對生活的體驗。道別之時,演說既有對往事的追憶和留念,又有對未來的良好祝願。麵對未來,演講者誠懇的希望,由衷的祝福,可以給聽眾留下非常愉快的印象,並使之受到鼓舞和鞭策。1最後一次演講美國前總統裏根——領導者演講具有邏輯思維能夠彰顯睿智的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