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夜柳無聲(2 / 2)

第一本《故事道理》,按內容應該歸於文學研究類作品,但是出於對元的閱讀偏好的考慮,他選擇了以編造故事的方式寫作,而不是以論文形式。與粗淺生動的寓言故事不同的是,他改變了寓言故事的分散性獨立性,把諸多的故事有機結合到了特定的社會環境中,融合成了一個整體。他把道理放在了故事中,把故事放在了社會背景下,然後反過來用社會背景來解釋道理是怎麼形成的,它存在的合理性是依托於什麼的,它的局限又在哪裏。這些局限也好根據也罷,也都會以故事情節的方式呈現,然後又加一總結。以此來增加元的閱讀深度。

這一本書對元的影響是巨大的,對他的意義難以計量,以故事來吸引他的興趣,以內涵和巧妙的結構來改變他的認識,算是顛覆了他的世界觀,東離仙宗的星道果改變了他的體質,這凡間老學究的一本書正在改變他的思維。

第二本是《文化與宗教》,這是第一本的更進一步。有了第一本的鋪墊,第二本已經成功引起了元的興趣,現在李老學究寫一章他就看一章,寫一頁他就讀一頁,還不時的和李老學究交流,已然入神。

元這段時間養成了個習慣,看了半天的書後,到院子裏散散步,看看海,偶爾也會出去走走,針對他的風波現在也平靜了不少,在人群中流動,也不會有誰認出他來,畢竟他的事雖影響不小,但見過他的還在少數。

這天,元剛從藏書的小樓出來,準備去院子裏散散步,就見有人朝著臥海書屋走來。書屋背臨海堤,兩層的藏書小樓坐落中間,兩邊緊挨的是兩座小房子,周圍有幾顆苦落島特有的夜柳和暮色杉,海堤上的夜柳下,還拴著一條小船,三麵的柵欄略簡陋,院子麵積不小,把建築圍在中間。與遠處的港口的熙熙攘攘不同,書屋外的大道上雖行人不少,但周圍沒什麼建築,倒也清幽。此時過來的兩人走下大道,直麵書屋而來。也未敲門,兩人推開柵門就進來,應該是李老先生的熟人,來人一老一少,一男一女。

元到這裏也有一段時間了,還是第一次見有外人過來,期間也就李明義和王德忠來過一次,還是來看望他的。老人見元,微笑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了,旁邊的姑娘也是如此,隻是不同於老人的慈厚,多了幾分活潑。元點點頭,算是回應,然後自顧向著屋後散步去了,兩人直徑去了小樓。

元走到海堤夜柳下,回頭看了看小樓,心想他們熟人聊天,現在回去難免打擾。解開小船,向著海麵慢慢劃去。這還是他第一次獨自駛船,之前也就跟隨照顧李老先生的那個人短暫地出去打過一次魚,捕了兩條魚就回來了。

此時的海麵靜悄悄的,天上厚厚的雲霧在慢慢地移動著,偶爾從雲帳中漏下的零星星光閃爍在海中,像是這片昏渾大地僅剩的希望。他望著北方,此時的月星,應該就在那厚厚雲層之上吧。自己來到這苦落島後,見到了最亮的月星,它在昏黃的大地如同明星,隻是少了那種熟悉,在東離州,月星的星光在太陽的映襯下,是如此的暗淡,不起眼,但此時回想,這種暗淡不顯眼是如此地深刻,成了思念的源頭,那是他生長的地方,他過往的記憶都在那暗淡的角落,此時揭開,如海潮般輕易就將自己淹沒了。他停了劃槳,任船漂浮在海麵,任自己隨波滑行。

飄過上空的黑雲開始下起了雨,雨點垂落,把海麵打得零零碎碎,偶而微風掃過,斜飛幾絲細雨,卻也感覺不到涼意,元站在雨中,心中自問,若是真的回不去了,怎麼是好?

黑雲過去了,雨停了。回頭看岸上的小樓,有點熟悉,有點陌生,雨水過後的夜柳,垂條無力。元把船劃回了岸邊,突然感到有些疲勞,這些天忘乎所以地沉浸在書海裏,那些忽略去了的疲憊,連帶著客落苦落島後的種種遭遇,終於向他重重壓來,突然覺得挺累,他需要休息,走回了房間,沉沉地睡了過去。

他的夢裏,有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