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給自己一個自信的新形象
從形象入手,無論你多大的年紀,都要穿比實際年齡小五歲的服裝,換一個時髦的發型,走路步伐加大15厘米,加快速度,說話聲音加大20分貝,在走廊與旁人熱情地打招呼。這是建立自信新形象的開始,上司一定會喜歡,同事會刮目相看,給你重新定位。
3.提升工作能力
沒有天生的拿破侖,隻有真正的工作能力是你自信自強的基石。
沒有愛一行幹一行,隻有幹一行愛一行。既然你選擇了目前的工作,就要深入了解本職工作需要何種人才,自己欠缺的能力到底在哪裏。可以誠懇地與上司交談,取得共識。如果需要電腦、英語的精進,那就去充電;如果你優柔寡斷,那需要心理素質的鍛煉;如果是廣告營銷人員,可天性拘謹,那麼你需要參加各種沙龍活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觀察優秀的同事、朋友,從他們身上你可以悟出自己的差距。
4.從自己的小天地裏走出來,多結交朋友
一些人喜歡把自己關在一個小空間裏,將遇到的挫折自己獨自吞下。這樣時間久了,就容易養成孤僻、內向的性格。所以,自卑的人應該學會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融入到集體當中,多和他人打交道。慢慢地,你的交往能力也就提高了。
隨時隨地讓自己輕鬆愉快
金錢不能買到快樂,這幾乎是一個具有普世價值的真理。然而事實上,真正相信這一點的人卻是少而又少。大多數人依然在拚死拚活地追逐著財富,並且期望以此來讓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最終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的快樂已經與金錢財富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還是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了其中的問題所在,經過研究他們證實,這類期望看似無懈可擊,而實質上確實及其脆弱的。一旦人們豐衣足食,擁有食物、衣服、房屋之類基本需要,快樂的源泉在於有意義的活動和豐富的人際關係等因素,而這大體上都與金錢無關。
美國一家極具權威的研究機構的一項調查也證實,無形的財富比有形的財富更重要。“快樂並不是擁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經擁有的。”跟金錢一樣,年齡、性別、種族和教育都不是快樂的關鍵。生活中應該讓心情成為最美麗的風景。
(1)努力讓自己的性格外向化。研究人員發現,快樂的人往往是性格外向的人。伊利諾斯大學在學生畢業四年後進行的調查顯示,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結婚的機會多,工作上更有成就。
(2)重視人際關係。與別人關係良好有利健康。良好的友誼有助傾訴內心的痛苦。沒有知心朋友是很糟糕的。芬蘭的一項調查顯示,喪偶者在第一個星期內的死亡率倍增。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能提高快樂的層次,孤獨的人肯定會覺得人生毫無意義。
(3)要設法喜歡自己。研究顯示,怡然自得的人更能承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鬥爭。密歇根州立大學對美國人的幸福觀所進行的調查,突出了健康的自尊心的重要:對人生的最大滿足感,不是對家庭生活、友誼或收人滿足,而是對自己滿足。
喜歡自己似乎很容易,但如何培養真正健全的自尊心呢?自尊心源自於合乎實際的目標。對多數人來說,願望和目標之間總是有差距的,這一差距常引起灰心。因此隻要使願望更符合實際,就更能滿足。
此外,避免與相貌、收入、工作成就、運動技巧等方麵比你高出兩級的人比較。人比人會氣死人,有損自尊心。
(4)結婚。成家的人比單身者更快樂。美滿的婚姻可以建立起持久密切的關係,而這種關係能產生一種快樂感。
(5)考慮換工作。勝任愉快的工作能帶來更大的快樂,太花時間或艱難的工作隻會引起焦慮和緊張。敬業樂業是快樂的因素之一。適當的工作能產生滿足感。
(6)睡眠要足夠。據美國改善睡眠理事會說,每五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人睡眠不足。失眠的人不會是快樂的人。隻有充足的睡眠才有利健康、提高生產力、減少意外。
(7)裝成快樂。對著鏡子,咧嘴而笑,實驗證明,裝成快樂,經常有效。你不能隻坐在那裏,等待快樂的感覺出現,反之,應該站起來,學習快樂的人的動作和談吐。假裝快樂不能在三十天內把一個內向的人變成一個開心的外向的人,但卻是邁向正確方向的第一步。
(8)對人生充滿希望。研究結果指出,認為能夠控製自己生活和對自己滿意的人當中,15%感到很快樂。快樂的人充滿希望,無論是在順境或逆境中都抱著積極的態度。一般來說,積極的人更健康,更少病痛。樂觀的人即使生病,複原也快。
遠離社交恐懼症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事實。無論怎樣你都不可能脫離於社會之外,然後悠哉遊哉地過一種隻屬於你自己的小日子。你必須溶入這個社會,你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立足之地。而要做到這一點,正視並且從容地應對社交就是你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