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快樂的女人最幸福心病可用“笑療”(1)(3 / 3)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結果,我們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的是,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現象,也可以歸結為一種病態。此症最早見於美國,患者開始的症狀與感冒相似,隨之出現頸淋巴和頜下淋巴結腫大,突出的症狀有乏力、嗜睡,對工作、學習甚至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或感到厭倦。

另外,這種心理障礙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一個人的性格、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狀態有關。因此,重建積極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有一個這樣的病例:劉女士,29歲,某外企行政助理。近些日子,她非常苦惱自己的工作熱情每況愈下。工作的時候,不僅沒有一點靈感,而且還常出錯。一直以來,在同事們的眼裏,她是一個工作充滿激情、幽默和智慧的職業女性。在領導心目中,她也是一個非常出色和值得信任的優秀編輯。她不願意處於“無熱情”的工作狀態,甚至在工作害怕出現各種“無熱情”的跡象。比如,厭倦疲乏、反應遲鈍、丟三落四。她想辭職,但總是下不了決心,不甘心嘛。她想裝出很有工作熱情的樣子,但那種不自在,使她感到工作如受罪。以前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但從來沒有像這次那麼難以逾越。她懷疑是不是自己不適合需要大量犧牲腦細胞的編輯工作。有時也懷疑自己的知識儲備是不是枯竭了……

像劉女士這種憑著自己的興趣去工作的人,一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完全依據個人的興趣做事。隻要有興趣,沒有意義的事情也能在做的過程中變得有意義。一旦興趣過去,本來有意義的事情也會在做的時候覺得沒有意義的。劉小姐的苦惱,是自己無法麵對和難以改變“無熱情”的工作狀態。她不知道,這種“無熱情”的工作狀態,恰恰是她“激情”工作狀態的續發反應,就像白天過後是晚上一樣。或許,在生活上劉小姐也明白白天工作、晚上睡覺的道理。但在工作上,她就不能接受“激情”之後“無熱情”的工作狀態。她期望自己一直處於“激情”工作狀態中。因為,“激情”狀態跟同事和領導對她的賞識及良好印象緊緊地連在一起。但是,“無熱情”工作狀態是不以她的期望和意誌為轉移的。由於劉小姐“跟著感覺走”的心理特點,所以在“激情”狀態下,她會更加拚命地工作,並創造出驕人的業績。不知不覺中,她的工作熱情被透支了……。工作熱情透支得越多,“無熱情”工作狀態反應的程度就越明顯,持續的時間也越長。

許多時候,我們都該捫心自問一下:從早到晚如此勤奮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除了賺取溫飽外,最重要的是要從工作中獲得樂趣,隻有這樣活著才不會失去生命的意義。

所以聰明的人都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人生最大的生存價值,便是樂在工作。可事實是,工作畢竟是件辛苦的事,如果抱著為工作而工作的想法,不能從工作中找到興趣,隻會愈做愈累,好比在痛苦的地獄中,生不如死。

忘記哪位作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成為成功者的主要條件是,每天都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新奇。”

工作有沒有成就感,是因為自己不去將工作興趣化,如果能將工作升華為有趣的遊戲,相信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喜悅。

做一行怨一行是很多人的通病,難怪工作做不好,難怪覺得沒有成就感。就像一般人都會羨慕別人的幸運,嫉妒別人的成功,不去思圖振作的方法,會自怨自艾。

也許有人會問,該如何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興趣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挑選對自己適性、適情的工作,因為如果該工作能符合自己的喜好,便可從中產生很大的興趣。

如何找出自己的喜好?方法很簡單,隻要拿出一張紙,依照以下的指示,記下自己最擅長的項目或專長:

(1)寫出自己拿手的項目,例如:繪畫、唱歌、跳舞、寫作、演講、彈奏樂器等。

(2)寫出讓自己引以為傲的特質,例如:細心、體貼、溫柔、寬容、知錯能改等。

(3)寫出自己和周遭親友相處的關係,例如:能為別人著想、急功好義、打抱不平、見義勇為等。

隻要站在客觀的立場,列舉出自己的各種專長、成就和特質後,便能得知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有哪些,然後從其中找出最適合發揮的才能,好好發揮所長,就能認真努力工作而不感到辛苦。

樂在工作,從工作中找到滿足感,並對自己選擇的工作不以為苦,人生絕對是快樂百分百。

(1)以積極的心態麵對工作和生活。

(2)堅持體育鍛煉或養成運動的習慣。

(3)日記療法。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以此喚醒對生活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