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腫瘤是指發生於骨及骨的附屬組織的腫瘤。骨腫瘤屬中醫“骨瘤”、“骨疽”、“虛勞”等範疇。
“病因病機”中醫學將骨腫瘤的病因概括為內因、外因兩種。外因指大自然中的一切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飲食不節等。如《諸病源候論》記載:“石疽者,亦是寒氣客於肌肉,折於血氣,結聚而成。”內因則主要指機體本身所具有的致病因素,如七情失調,髒腑功能紊亂等。正勝邪衰,則免於發病;反之正氣虧損,邪氣乘虛而入,留滯機體,陰陽失調,則導致髒腑功能紊亂、氣血運行障礙,成為腫瘤發生、發展的誘因。
1.氣機不利:氣指後天水穀化生之精氣與先天之氣,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有溫養全身、激發髒腑功能、維持生命活動的作用。《靈樞·平人絕穀》說:“氣得上下,五髒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說明氣對人的生命活動是極其重要的。但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上述功能發生異常,出現運行障礙、氣血逆亂、升降失調、經絡受阻,導致氣滯血瘀、痰濕凝聚而成腫瘤。
2.瘀血阻滯: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滯血瘀,蘊結日久,凝結成塊,則發為腫瘤。
3.痰凝氣滯:脾肺功能失調,水濕不化,津液不布,邪熱蘊結,或七情鬱結,氣機阻滯,均可致痰濁凝結而成瘤。
4.正氣虛弱:正氣是指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及抗病能力。正氣虛弱,是腫瘤發生的關鍵。氣血虧損,外邪即可乘虛而入。正邪之間的這種關係,不但決定腫瘤的發生發展,而且決定著疾病的轉歸。
(一)穀銘三臨證心法
穀銘三主任醫師以溫腎化瘀治骨癌。原發性惡性骨腫瘤多由腎氣虧損,毒邪乘虛侵入,寒邪痰瘀凝聚於骨所致。所以穀氏常采取溫補腎氣,化痰祛瘀,消腫散結法為臨證之心法。
在治療惡性骨腫瘤病中,穀氏常以青娥丸化裁為主組方,其目的是溫補腎氣,以扶正治本。配伍黃芪、杜仲、狗脊、川斷以增強益氣補腎的功效;伍用徐長卿、白屈菜、蘇木、土茯苓、乳香、沒藥和馬錢子丸等,以祛風祛瘀、散寒止痛治療骨痛;加用威靈仙、骨碎補、石見穿、尋骨風、土鱉蟲、小白花蛇以消風散結,抑製惡性骨腫瘤的發展;用木瓜、五加皮、蘇木、防己又可緩解關節的功能障礙;當歸補血湯、阿膠改善貧血;金銀花、羚羊角粉、熊膽粉和小柴胡湯合用可消除惡性骨腫瘤的發熱。
在補腎扶正的基礎上,辨證配伍,綜合治療,可收到較好的臨床效果。如穀氏治療惡性骨腫瘤的常用藥物馬錢子丸,經合理配伍,還可用於食管癌、胃癌、腸癌、乳腺癌、肝癌等。臨床觀察,此藥對骨癌的療效較佳,持續服用,可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另外,此藥有“搜筋骨”,“祛皮裏膜外凝結之痰毒”的功效,尤其是古代手術,常用此藥配伍作麻醉藥用,故有較強的活絡止痛作用,穀氏常用它治療骨腫瘤的疼痛及其他癌痛。但應注意的是,要嚴格掌握服用劑量,不可久服或過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此外,對惡性骨腫瘤局部腫脹疼痛者,穀氏還多選用豆腐加三七粉、白糖等炒熱外敷患處(注意不要太熱以免燙傷),據臨床觀察,此法可以使患處的腫痛明顯好轉。豆腐為黃豆所製,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鹵水、蔗糖均係民間治癌的常用藥,三七粉有明顯的祛瘀止血作用,諸藥配合有較強的消腫止痛作用。
對晚期骨癌的消瘦、貧血患者,穀氏常以健脾益氣法進行治療。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化源不足則血虛貧血;脾又主四肢肌肉,脾氣充盛則肌肉豐滿有力。故用黃芪、太子參、茯苓、白術、雞內金、砂仁、焦三仙等益氣健脾,化源充盛則防止患者進一步的消瘦和貧血。持續應用,亦能防止骨癌的再轉移。
對於骨轉移癌,穀氏認為其性質與原發癌的性質相同,屬同一種邪毒。因此,應掌握一個原則,即在治療原發癌的基礎上,治療骨轉移癌。比如乳腺癌骨轉移應在舒肝散結的基礎上,加用治療骨轉移癌的藥物;再如肺癌骨轉移,應在滋陰潤肺、化痰散結的基礎上,加用治療骨轉移癌的藥物。臨床治療顯示,一般骨轉移癌發展迅速,病程多在3~6個月。如果能控製原發癌的病情,那麼就會同時較好地控製住骨轉移癌的發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病例宋某,女,36歲。右肩關節骨軟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