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卵巢癌
卵巢癌是發生於卵巢組織的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腫瘤之一。卵巢癌屬於中醫學的“癥瘕”、“積聚”、“腸蕈”等範疇。
“病因病機”
中醫學曆代古籍對“瘕瘕”、“積聚”、“腸蕈”等病證的論述,成為中醫腫瘤學對卵巢癌病因病機認識的理論基礎。中醫腫瘤學強調髒腑虛弱,衝任督帶失調是卵巢癌發病的首要內因,複加六淫、七情、飲食勞逸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導致本病。
1.稟賦不足。髒腑虛弱:先天稟賦不足,正氣內虛,邪毒外侵,留而不去,阻滯氣血津液的正常運行和輸布,或髒腑虛弱,正氣虧虛,氣血津液運行和輸布失常,均可導致瘀血、痰飲內生,積聚胞宮生為本病。
2.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平素飲食不節,脾胃受損,運化失常,痰濕內停,積聚胞中,發為本病。《諸病源候論,瘕瘕候》謂:瘕瘕者,皆由寒溫不調,飲食不化,與髒氣相搏結所生也。
3.情誌內傷,肝氣不舒:平素情誌失調,肝氣鬱結,氣滯血瘀,阻於胞中,癥瘕內生。
4.衝任督帶失調:衝任督帶的生理功能與女子胞關係密切,衝任督帶功能失調則可導致氣血的功能失調,導致氣滯血瘀,積聚成塊阻滯胞宮,或氣血虧虛,氣虛不能推動血液運行,瘀血停滯胞中,發為本病。
(一)鬱仁存臨證心法
鬱仁存(1934~)教授,浙江省紹興人。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著名腫瘤病專家,首先提出腫瘤發病的“內虛”學說,擅治腫瘤疾病。診治卵巢腫瘤,認為結構複雜、種類繁多,其中以卵巢上皮性腫瘤是最多見類型,占60%~70%,治療以手術為主,分根治術和腫瘤減滅術,術前及術後可做化療,腫瘤標誌物CA125常明顯升高,可作為化療療效及複發、腫瘤進展參考。中醫藥在卵巢癌術後調理,化療時配合以減毒增效,減少複發和轉移機會,化療結束後長期服用中藥,以扶正祛邪相結合,鞏固療效,攻補兼施。臨床上患者情況複雜,一般由實到虛,致成正虛邪實,治療時應分型施治,隨證加減。卵巢癌常用的抗癌中草藥有:半枝蓮、半邊蓮、龍葵、白英、幹蟾皮、澤漆、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川楝子、莪術、土鱉蟲、艾葉、苦參、豬苓、水紅花子等。鬱氏診治卵巢癌晚期,腹水多,治當瀉肺利水,佐以益氣補血扶正。
病例王某,女,57歲。初診:2003年1月23日。患者確診卵巢癌1個月來診,腹水細胞學:發現腺癌細胞。未行減瘤手術,用TP方案化療1周期,CEA:2.0,CAl25>500ng/m1.現症:憋氣,胸悶,咳嗽,白黏痰量少,大便幹,小便黃。舌淡紅,薄白苔,脈沉細滑。診其為瘕瘕(卵巢癌),辨證屬氣血雙虧,肝腎不足,肺氣壅滯。治宜益氣養血,滋補肝腎,瀉肺利水。藥用雞血藤、生黃芪、焦三仙、太子參各30克,葶藶子、桑白皮、地骨皮、黨參、女貞子各15克,大腹皮、枸杞子、菟絲子、枳殼、厚樸、山茱萸、紫河車、雞內金、砂仁、杏仁各10克,大棗6枚。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03年2月13日腹脹好轉,大便可,小便黃,納可,精神可。舌淡紅,薄白苔,脈沉細。上方加延胡索、豬苓各15克,澤瀉12克,減雞血藤、厚樸、枳殼。
2003年4月到8月一直以上方加減。
三診:2003年12月10日腰腿疼痛,雙腿發沉,雙手發脹,口苦口幹,CAl25:4ng/ml,乏力,胃脹滿,舌淡紅,薄白苔,脈弦沉滑。藥用生黃芪、太子參、焦三仙、白英各30克,葶藶子、桑白皮、女貞子、豬苓、澤瀉、蛇莓、龍葵各15克,柴胡、黃芩、桑寄生、枸杞子、菟絲子、雞內金、砂仁、枳殼各10克,大棗6枚。
四診:2004年7月15日近期複查:CAl25:5.4ng/ml,WBC:6.4×109/L,Hb:123g/L,B超示:脂肪肝。現症:胃脹疼,反酸,胸悶,納可,舌暗胖,薄白苔,脈沉細。藥用生黃芪、白花蛇舌草、白、太子參、焦三仙各30克,半枝蓮20克,草決明、茵陳、澤瀉、丹參、女貞子、土茯苓、蛇莓、龍葵各15克,赤芍、白芍各12克,薑黃、枸杞子、菟絲子、枳殼、香附、雞內金、砂仁各10克。
五診:2005年6月29日CAl25:5.91ng/ml,B超示:右乳實性結節。複查:血脂偏高,脂肪肝。腰腿疼,乏力,肝區疼,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藥用太子參、沙參、雞血藤、浮小麥各30克,首烏藤、生牡蠣各20克,麥門冬、川斷、桑寄生各15克,五味子、茯苓、百合、何首烏、杜仲、狗脊各10克。
六診:2006年4月12日3月查頭顱磁共振示:左側腦部上側一大小約3.9cm×4cm×6cm腫物,診斷為腦轉移。已行4次伽馬刀治療,現症:無頭痛,無惡心嘔吐,一般情況可,舌淡紅,薄白苔,脈沉細。藥用生黃芪、太子參、沙參、白英、焦三仙各30克,半枝蓮、車前草各20克,黨參、女貞子、延胡索、澤瀉、生地黃黃、蛇莓、龍葵、豬苓各15克,川芎12克,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白術、雞內金、砂仁各10克,蜈蚣4條全蠍3克。
七診:2006年5月10日伽馬刀已行6次,擬下周開始用紫杉醇+卡鉑化療。現症:胃脹,惡心,口幹,納差,舌淡紅,齒邊薄白苔,脈沉細。藥用沙參、太子參、生黃芪、雞血藤、焦三仙各30克,炒棗仁20克,車前草、黨參、女貞子、麥門冬各15克,澤瀉12克,白芷、枸杞子、菟絲子、山茱萸、紫河車、柏子仁、雞內金、砂仁各10克,全蠍3克。
八診:2006年6月28日頭顱MRI:頭部腫物大小約Icm×1.8cm,大便稀,乏力,雙眼脹,現血象低,有類似感冒症狀,舌淡,薄白苔,脈沉細。雞血藤30克,生黃芪、太子參、焦三仙各30克,草決明、黨參、女貞子、草河車、雞內金、草河車各15克,紫河車、白術、防風、茯苓、白芷、枸杞子、菟絲子、山茱萸、澤瀉、砂仁10克各。
本例為卵巢癌晚期,腹水多,雖曾化療TP方案一周期,但未見明顯效果,CA125仍>500ng/ml。中醫藥按辨證論治,且急則治其標,用瀉肺利水法,同時益氣補血扶正,腹水明顯減少,腹脹減輕,堅持數月治療,腹水消退,CA125降至正常範圍4ng/ml,遂以扶正祛邪相結合,加用抗癌中草藥龍蛇羊泉湯加減,緩解三年,維持到2006年3月出現腦轉移,用伽馬刀治療後縮小,並開始化療,中藥轉以扶正培本為主,配合化療,以期減毒增效。本例中西醫結合治療,延長了患者生命及無病生存期,延長了緩解期,中醫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現仍繼續中西醫結合治療中。
(二)穀銘三臨證心法
穀銘三主任醫師診治卵巢癌經驗頗深,穀言芳等對穀氏臨證心法總結如下:穀氏認為卵巢癌晚期腹水屬中醫“腸覃”、“臌脹”範疇。根據中醫辨證分為痰濕凝聚型、濕瘀互結型、氣滯血瘀型3型。
1.痰濕凝聚型:主症:腹痛腹水,日漸消瘦,包塊堅硬,帶下增多,苔白膩,脈弦滑。治法以行氣利水,化痰散結。藥用薏苡仁、白花蛇舌草、龍葵各40克,半邊蓮、貫眾、瓜蔞各30克,防己20克,冬蟲夏草5克(包)。
2.濕瘀互結型:主症:腹水或水腫,下腹腫塊,形體消瘦,胸腹滿悶,舌紫、苔白膩,脈滑。治法以祛瘀利水。藥用白花蛇舌草40克,龍葵、豬苓、茯苓、焦白術、半邊蓮、半枝蓮各30克,澤瀉、車前子(包煎)、陳皮各20克。
3.氣滯血瘀型:主症:下腹腫塊堅硬,麵色晦暗,唇甲紫紺,舌質暗、苔少或無苔,脈細澀。治法以行氣活血,軟堅散結。藥用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各40克,魚腥草、山豆根、半枝蓮、丹參、莪術、龍葵、各30克,夏枯草、三七粉20克。
卵巢癌早期臨床因無明顯症狀,不易被發現,所以來中醫就診的患者多屬晚期。臨床表現以腹脹、腹水、腹痛、納呆及不明原因的發熱為主症。穀氏認為此證的產生係陽不化氣,外感邪毒,痰濕血瘀凝結於少腹,脾虛水停,津液運化失調,停滯貯留而成臌脹。治法以溫陽健脾,清熱解毒,祛瘀利水,軟堅散結為主。
穀氏治療卵巢癌常用的中藥有龍葵、豬苓、茯苓、澤瀉、焦白術、陳皮、半枝蓮、車前子、半邊蓮、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未、黃芪、黨參,體現了扶正祛邪並重的原則。其中黃芪、黨參、茯苓、白術、豬苓、陳皮能益氣健脾,氣行則水行,脾氣恢複則能運化水濕,以斷腹水產生的源泉。配伍龍葵、半邊蓮、車前子可加強清熱瀉水的功效,以促進水濕的排泄,三棱、莪術祛瘀散結,再配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增強祛瘀散結功效。上述諸藥配合可起益氣健脾,祛瘀利水,解毒散結作用,達到消除腹水,減輕患者痛苦,延長生存期的目的。
在卵巢癌辨證論治方麵,穀氏認為,如患者表現小腹腫塊明顯,可重用三棱、莪術,另可加用穿山甲、土鱉蟲、七葉一枝花、蜂房、石見穿等,以加強祛瘀散結功效,抑製腫塊的發展或削減腫塊。如卵巢癌表現小腹痛甚者,可加用白屈菜、延胡索、乳香、沒藥,亦可配服馬錢子丸,或用麝香注射液分次穴位注射,或口服血府逐瘀丸,以祛瘀通絡止痛。如卵巢癌晚期出現持續發熱,可取小柴胡湯重用柴胡,加較大劑量的金銀花、白花蛇舌草等,衝服羚羊角粉或熊膽粉,同時配用柴胡注射液穴位注射,常可收到熱退身涼的效果。
穀氏還指出,對卵巢癌患者選用藥物時,要絕對禁用紫河車,忌食蜂王漿、羊肉等,多年的臨床經驗提示,此類藥物或食品,有促進卵巢癌病情的發展或促使其術後複發的作用,不可大意。
病例林某某,女,66歲。兩個月來患者出現腹脹,不敢進食,食則脹甚,口苦便秘,少寐多夢。檢查:腹大如鼓,移動性濁音陽性。在市內某醫學院附屬醫院作CT檢查,確診為卵巢癌肝轉移伴腹水。已失去手術機會,前來中醫求治。舌紫暗、苔白厚膩,脈弦細。治宜舒肝散結,健脾利水,祛瘀消腫。藥用澤蘭葉50克,車前子(包煎)、丹參各30克,黑醜、卷柏、桑白皮、茯苓、三棱、莪術、王不留行、雞內金、炒棗仁各20克,陳皮15克,桂枝10克,金錢白花蛇1條。
本例係卵巢癌肝轉移腹水患者。急則治其標,故以五皮飲為基礎加車前子、黑醜、卷柏健脾利水,行氣消腫。再配丹參、澤蘭、王不留行祛瘀利尿退腫,以增強消除腹水的功效。三棱、莪術配伍可活血祛瘀,軟堅散結,以抑製卵巢癌、肝癌的發展。所以此方是以祛邪利水,軟堅散結為主組方的。
本例張某某,女,33歲。患者於1年前行卵巢癌並子宮切除術,術後曾接受2個療程的化療,目前正在接受第3個療程的化療。納呆,有時胃痛,惡心便溏,全身乏力,舌體胖大有齒痕、薄白苔,脈弦細。治宜益氣養血,健脾止嘔,祛瘀散結。藥用黃芪、白花蛇舌草、薑半夏各30克,雞血藤、莪術、生薏苡仁各20克,黨參、當歸、山慈菇各15克,穿山甲7克。
本例係卵巢癌術後正在接受化療的患者。為防止化療的毒副反應,穀氏用黃芪、當歸、雞血藤、穿山甲(補血糖漿方)益氣養血,保護精血的化生功能,防止白細胞下降。配用黨參、薏苡仁、薑半夏既可加強益氣的作用,又有健脾利濕止瀉,和胃止嘔的功效。方中用莪術、山慈菇、白花蛇舌草祛瘀散結,尤其是白花蛇舌草還有對抗化療副反應的功效。
病例薑某某,女,80歲。患者在半年前行卵巢癌切除術,術後因高齡未接受任何治療。近半個月來,出現胸痛、咳嗽。住院攝片發現肺轉移。目前還伴有納呆,胃脘痛,食後飽脹,乏力,活動後氣短,舌紫、苔白膩,脈弦細數。治宜健脾養陰,止咳化痰,清熱散結。藥用白花蛇舌草25克,黨參、生地黃、玄參、百合、瓜蔞、半枝蓮各20克,陳皮、雞內金、麥門冬各15克,川貝母、杏仁、龍膽草各10克。
本例患者為高齡體弱之人,又係卵巢癌術後肺轉移的晚期,治療應以扶正為主,用黨參、陳皮、雞內金健脾生津,配生地黃、玄參、百合、麥門冬、養陰潤肺止咳,瓜蔞、杏仁、川貝母化痰止咳。諸藥合用,健脾養血,潤肺止咳化痰,達到扶持正氣,培土生金的目的。佐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清熱散結,以消肺部腫瘤。
(三)孫桂芝臨證心法
孫桂芝教授診治卵巢癌心法:
病例張某,女,47歲。初診2002年1月13日。患者於2001年6月出現腹部脹痛,就診於北京某醫院,B超和CT示:卵巢癌。手術切除後使用TP方案化療。現症見:全身乏力,四肢麻木,眠差,大便幹,舌淡,苔薄白,脈弱。白細胞18×109/L,血紅蛋白8.5/L。中醫辨證屬心脾兩虛。治法以益氣健脾,養心安神,扶正抗癌。藥用人參歸脾湯加減。藥用生黃芪、炒棗仁、生麥芽各30克,太子參、炒白術、何首烏各15克,遠誌、龍眼肉、夜交藤、炮山甲(先煎)、綠萼梅、小茴香、橘核、水紅花子、炒枳殼、甘草各10克,土鱉蟲6克。每日2劑,分2次服。加服加味西黃丸,每次2粒,每日2次。
二診:2002年6月7日。患者已化療10次,CAl2570U/ml,白細胞2×109/L,胸脅脹痛,眠可,大便調,舌邊紅,苔薄白,脈弦細。藥用白花蛇舌草、生麥芽各30克,苦參、半枝蓮各15克,赤、白芍、天花粉各12克,炒山梔、柴胡、丹皮、香附、地龍、天龍、小茴香、烏藥、甘草各10克。續服加味西黃丸。
三診:2003年4月12日患者精神弱,納少,腰膝酸軟,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方以四君子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藥用土茯苓、雞血藤、桑寄生、杭白芍、蓮子肉、生龍牡(先煎)、益母草、焦檳榔;雞內金、金蕎麥各15克,太子參、炒白術、生地黃、熟地黃、山茱萸、牛膝、荔枝核;王不留行各12克,甘草10克。加服婦科消瘤丸6克,每日2次。(注:加味西黃丸、婦科消瘤丸均為院內製劑。)
病例林某,女,56歲,河北人。患者於2004年2月自覺下腹重墜不適,於當地經B超、CT檢查擬診左側卵巢癌,即行手術,術中發現卵巢腫瘤與直腸粘連,盆腔轉移合並子宮腫瘤,行姑息手術,病理診斷卵巢透明細胞癌,子宮平滑肌肉瘤。術後采用TC化療方案。於2004年5月26日來診。現症見:胸脅脹滿不適,情緒鬱悶,下腹疼痛不適,腰痛,腿酸軟無力,舌紅苔薄黃膩,脈弦。檢查可見盆腔積液。中醫辨證屬肝腎陰虛,氣虛血瘀,邪毒內蘊。治法以疏肝解鬱,活血散結,清熱解毒抗癌。藥用白花蛇舌草30克,苦參、馬鞭草、七葉蓮各15克,炮山甲(先煎)、水紅花子、延胡索、生甘草各10克,柴胡、鬱金、青皮、陳皮、白術、茯苓、白芍各9克,枳殼6克,三棱、莪術、土鱉蟲各5克。自2004年至2008年,一直在此方基礎上加減用藥,CAl25從56U/ml降至4~7U/ml,一般情況良好,未出現複發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