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應該在告訴我們,在得以積攢巨額資財之前,我們必須用渴求財富的熾熱欲望,來磁化自己的頭腦;必須具備“金錢意識”,直到對金錢的欲望驅使我們為獲得金錢設計明確的計劃。
但是,亨裏是詩人而不是哲學家。他滿足於用詩歌這種形式闡述一個偉大真理,而任由那些追隨者解釋他的詩句字裏行間蘊含的哲學意義。天長日久,這條真理自我綻放開來。到了今天,我們似乎可以肯定地說,本書中描述的原則蘊含著支配我們經濟命運的奧秘。
另一個證明人是“自身命運的主宰者”的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從兒時起,他就夢想當一名電影導演。小時候他就用一架舊式相機製作業餘影片,而且他的導演夢從未中斷。
斯皮爾伯格是怎樣進入“環球電影公司”工作的呢?這在電影界一直都是個傳奇。他去觀看環球電影公司的巡回展出,這種展出使參觀者能夠一探電影行業的內幕。許多參觀者都乘坐電車繞電影公司一周,斯蒂文卻悄悄溜出電車,藏在兩個電影棚之間,直到展出結束。當天展出結束離開時,他已經和看門人聊了半天,並打得火熱。
日複一日,他天天都去電影棚,時間長達三個月。從看門人身邊走過時,看門人向他招手致意,他也彬彬有禮地還禮。他總是穿一套西服,夾著公文包,使看門人誤以為他是暑期到公司打工的學生。他總是沒話找話地與別人結交,慢慢和導演、劇作家以及影片編導交上了朋友。他甚至找到一間閑置的辦公室並“據為己有”,還在大樓名錄上添上了自己的姓名。
後來,他認識了當時擔任環球電影公司電視部製片主任的斯皮爾伯格.塞德.施恩伯格。他向對方亮出自己大學時使用的製片方案,這給施恩伯格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很快便與這位年輕人簽下一紙合同,讓他在公司工作。
他的第一部足本影片《舒格蘭特快》受到評論家的喝彩,並榮膺19苑源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劇本獎。遺憾的是,其票房成績並不理想。
一年後,他迎來事業上的重大突破。當時,他無意中看到“大白鯊”一書。
環球電影公司已經決心將《大白鯊》拍成電影,而且選了一位知名導演負責拍片。
斯皮爾伯格特別想製作這部電影。盡管《舒格蘭特快》從經濟效益上看遭到失敗,但他的自信心絲毫不減。他極力說服電影製片人辭退已經選好的導演,讓他負責拍片。
這可不是件容易完成的任務。影片的拍攝從一開始就麻煩不斷,不僅遇到了技術問題,而且費用超過預算。然而,《大白鯊》於1975年6月公映時卻獲得了雙重成功:它不僅打破了票房紀錄,而且連評論家也都對它青睞有加。
公映後不到一個月,這部電影的票房就賺了6000萬美元,這個數字在當時簡直前所未聞。後來,這部影片豪取5億美元左右的收入。
在隨後幾年裏,斯皮爾伯格又執導了幾部電影,包括膾炙人口的《印第安那瓊斯》係列片、獲獎作品《紫色》和《太陽帝國》。
他後來又執導了《侏羅紀公園》,這在當時可謂是曆史上最成功的電影。
這也是斯皮爾伯格打破票房紀錄的第三部影片,票房總收入、相應玩具和其他商品的銷售三項加到一起,總共收入超過5億美元。
斯皮爾伯格仍在繼續追逐夢想。和另外兩個好萊塢的巨匠成立自己的製片公司時,他們稱其為“夢工廠”。
我們現在即將開始分析這些原則的第一條。你要保持開明的心態,並在閱讀過程中記住,這些原則並非某一個人的發明,而是從500多人的人生經曆中綜合而成。這些人的確積攢了巨額財富,然而他們一開始卻身無分文,受到的教育甚少,也沒什麼影響力。然而,這些原則卻使這些人徹底改頭換麵。
隻要你願意,你也可以將它們為你所用,為你帶來長期效益。
你將發現,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在閱讀下一章之前,我希望你首先知道:這一章傳遞的真實信息,有可能輕而易舉地改變你的整個經濟命運,因為它已經為文中所述的兩個人帶來了驚人的變化。
我還希望你懂得:這兩個人和我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就算我想改變事實,也根本不可能做到。他們當中,有一個始終是我約25年來最親密的摯友,另一個則是我的親生兒子。這兩個人取得的非凡成就(他們都大度地將這些成就歸功於下一章描述的原則)充分證明了這條原則無處不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