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比先生指出:“每次當某個‘準’客戶想禮貌地拒絕我、表示不願買保險的時候,我都會看到那個小女孩站在那間破舊的磨坊門口,一雙大眼睛閃爍著不屈的光芒。於是我就對自己說,‘我必須將這筆保險賣出去。’我做成的所有保險推銷業務中,比較大的單子都是在別人說‘不’之後才訂下的。”他還想起那次離金礦僅三英尺便放棄努力時所犯的錯誤。“不過”,他說,“那次經曆其實是一件塞翁失馬的好事。它讓我懂得,無論前進的路是多麼艱難,都一定要堅持不懈。這是我在做成任何事之前都必須首先吸取的教訓。”今後還會有許多以推銷人壽保險為生的人,讀到達比先生和他叔叔以及佃農的女兒和金礦的故事。作者希望提醒所有這些人:達比認為,這兩件事的發生是他每年能夠推銷超過100萬美元壽險的主要原因。
人生是奇特的,往往還難以預計!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能從簡單的人生經曆中找到根源。達比先生的經曆平凡而簡單,卻蘊含著對他命運歸宿的解答,因此對於達比而言,這兩次經曆和生命本身一樣重要。這兩次戲劇性的事件之所以讓他獲益,是因為他分析它們,並汲取其中的教訓。但是,那些沒有時間或不喜歡向失敗學習,不能從失敗中尋找成功或製勝真諦的人,又該怎麼辦呢?他們到哪裏去學習,他們怎樣學習反敗為勝的藝術,將失敗變成獲得機遇的跳板?
為回答這些問題,作者寫了這本書。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描述13條原則。不過請記住,閱讀時,那些使你深思生命奇特之處的問題的答案,也許能在你自己的腦海裏出現,其形式可能是你閱讀時突然蹦出的某個想法、計劃或目的。
人要想獲得成功,隻需要有一個合理的想法就足夠。本書描寫的原則包含了我們所知道的最有效、最實用的成功方法,它們都與形成有益想法的方式和手段有關。
在進一步描述這些原則之前,相信你有權聽到這樣一條重要提示:財富開始降臨時,前來的速度是那樣快、數量那樣多,以至於我們想不通在過去那些落魄的日子裏,它們都躲到哪裏去了呢?這種說法讓人吃驚,尤其當我們思考“財富隻降臨給那些努力工作、不懈奮鬥的人身上”這種流行看法時更是如此。
開始思考致富時,你將發現,財富最初是一種帶有明確目的的精神狀態,根本不需要你付出多少艱辛勞動即可獲得。和所有其他的人一樣,你肯定也想知道怎樣才能進入能吸引財富的精神狀態。我花了25年時間用於研究致富的根源,分析了25000多名成功人士,因為我也希望知道“有錢人是怎樣變得如此有錢的”。
沒有這樣的研究,本書就無法寫成。
在這裏,請注意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大蕭條始於1929年,之後持續發展,成為一場空前的浩劫,直到羅斯福總統入主白宮之後才得以結束。之後,蕭條逐漸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一名電工在劇院依次打開一盞盞電燈,在你發現之前黑暗便變成光明一樣,“恐懼”這個單詞的拚寫,在人的頭腦裏也是逐漸消退並變成信念的。
不妨仔細觀察:一旦你掌握了這些哲學原則,開始按照指示運用這些原則,你的經濟地位就開始上升,你接觸到的每一種事物都開始直接變成一筆能為你所用的財產。不可能嗎?完全可能!
人的一個主要弱點就是普通人對“不可能”這個詞太熟悉。我們了解所有“不管用”的原則,知道一切“辦不成”的事。那些尋求成功原則、願意拿所擁有的一切換取這些原則的人,最適合讀這本書。
多年前,我買了一本精美的字典。拿到手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到“不可能”這個詞所在頁麵,將它從字典裏整齊地剪下來。對你來說,做這種事應該算不上不明智吧!
成功隻會降臨在那些具有成功意念的人身上。失敗降臨到那些聽任自己擁有失敗意念卻無動於衷的人身上。本書旨在幫助所有尋求成功意念、希望掌握一門偉大的轉換藝術、將自身思維從失敗意念轉變到成功意念上去的人。
形形色色的人身上都能找到另一個弱點。這一弱點是一種壞習慣,即按照自身印象和看法來衡量每件事、每個人。本書的讀者中,有些人堅信誰也無法通過思考而致富。他們無法按照致富的標準來思考,因為他們的思考習慣始終都浸泡在貧窮、匱乏、悲慘、失敗和挫折當中。
許多目睹亨利.福特發跡的人都妒忌他,並將福特的成名歸因於有福氣、有運氣、有天賦。也許每10萬個人當中,隻有一個人了解福特成功的真正奧秘,而這些真正知曉這一奧秘的人卻非常謙遜,或者不願意說出來,因為他們覺得它太簡單。一件簡單的事就能完美地闡釋這條“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