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密跑路 瓦剛起步(2 / 2)

此詩一出,李密觸景生情,不禁潸然淚下。

原本是心裏想的,說出口了,人家看出意思來了,一個小山溝的教書匠如此感歎人生,不是苦逼就是仇深,有才華的人為何一人來到這窮鄉僻壤教書糊口,該不會是幹了見不得人的事兒了吧?

按照如此推測,後果就嚴重了。

山裏人的眼裏有一個定了型的哲學:舉報有獎,總比刨一年地強。

於是一封舉報這位教書先生的信遞了上去,上級領導以為那是一條逃脫的大魚,立即派人前來抓捕,然而官府看到的最終結果是,魚漏網了。

村民好似打了兔子喂老鷹,好處撈不著。

李密讓官府撲了空,重新過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漂泊生活。

李密這是出了汙水溝又掉茅坑,倒黴透了。

改名字也沒辦法躲蔽官府的追查,隻要尋找安全一點的地方繼續躲,他想到了自己的妹夫。

投親戚是他的無奈之舉,因為他的妹夫是個官員,就算是追查李密的官兵找上門來,也可以糊弄過去。

此為官場哲學:最撲朔迷離的部門都是有關部門。

李密的妹夫就在有關部門裏任職,不過,紙包不住火,有競爭對手欲要興風作浪,把他妹夫擠下台。

萬萬不能就這樣連累人家當不了官還丟了命。

繼續逃吧。

妹夫當然不會撒手不管舅子,於是把李密藏在一個好友家。

這位好友可是個好人家,叫王季才,平素喜歡結交英雄豪傑,李密算是上對了門。

所謂禍不單行,好事成雙,李密不但吃香的喝辣的,還收獲了遲來的愛。

李密憑借自己淵博的知識成為了王家的上門女婿,過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挺吧紮嘿的。

天有不測風雲,李密的一段挺吧紮嘿的日子終於嘎然而止。

有人還是告發了李密,而李密卻頻繁演繹著一個詞語,命不該絕。

那天,他有事外出了。

等他回來的時候,妹夫一家和嶽父老泰山一家全部倒在血泊中。

大事不好,三十六計走為上。

李密穿著皮襖打赤腳,心裏涼了半截,親人都沒了,但是一定要活下去,尋找靠山才能保住性命。

經過幾次的逃亡,一個偉大的理想在李密的頭腦裏誕生了。

無依無靠,有仇何時報,單槍匹馬,終究成不了大氣候。

沒有靠山,隻能把牢底坐穿,不甘心就這樣算了吧的李密最終選擇了一支潛力股:瓦崗軍。

看看李密如何操作這支潛力股,你就會知道雄起雖然不是萬能的,但不雄起是萬萬不能的。

剛上瓦崗寨,李密就碰上了六味底黃丸:酸味,臭氣,腥味,辣味,香港腳氣,韭菜屁,一年沒洗澡一出汗虱子遭難,內褲積滿黃土,名副其實的六味底黃丸。

製造六味底黃丸的環境是大隋帝國的苛捐雜稅逼出來,所以瓦崗軍幾乎是一群憤青,一群為了同一個目標(吃飽飯)而來自五湖四海的異性兄弟。

瓦崗寨的起始寨主叫翟讓,原來也是政府公職人員,由於得罪上司而被關入死牢。

不過,翟讓有一個優點,愛打抱不平,有幾分英雄氣。

英雄落難,好似吃辣椒屙不下,兩頭受氣,因為能有英雄氣概的人不會低下高昂的頭,走出為狗敞開的洞。

除非有愛心之人相助,否則寧死不屈。

過了不久,一個叫黃君漢的人出來獻愛心了。

黃君漢,出生於開皇元年,生活條件不錯,身上經常有貨,話多錢多吃得多,人稱黃三多。

公元612年當兵,由於以先登之功獲得封賞,授立信縣尉,後來當上了獄吏,生平佩服有學識之人。

天無絕人之路,犯死罪的翟讓恰巧遇見了好人黃君漢,這是秀才遇見兵,不一定有理說不清,看看你的緣分值不值一堆黃金。

後來事實證明,黃君漢私自放了翟讓是他人生中做得最正確的事情。

站在最低處的人,尤其是到閻王爺門口溜回來的人,對怎麼活下去的渴望度最高,翟讓生怕又被上司抓住,想想翅膀不硬,會輸得幹幹淨淨,幹脆拉起了幾百號人,跑到了瓦崗寨(河南滑縣南)當起了山大王。

不用說,瓦崗軍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