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瓦崗做大做強 實現造神願望(1 / 3)

萬事開頭難,瓦崗軍的初級階段不是那麼順風又順水,翟讓雖然當上了瓦崗老大,但他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一個不太純粹的人。

有什麼樣的官,帶什麼樣的兵,猶如右腳襪子臭了,左腳襪子也不香一樣。

瓦崗軍的老少爺們開始有了小富即安的意識,物質生活提高了,但是山寨上的精神麵貌依然一片頹廢。

因此,剛剛開張的瓦崗寨並不起眼,平素下山吃點大戶撈點油水,然後屁顛屁顛地上山睡覺去了,並沒有什麼宏圖大誌和走出瓦崗大膽經商的氣魄。

小本生意也叫做買賣,要想把買賣做大做強,第一要有野心,第二要有恒心,前者讓人吃得更好,後者使人活出滋味。

還好,瓦崗軍不痛不癢小打小鬧的生活在半年後開始發生了改變。

因為,有兩個牛人要來入股了,老李我把它簡稱為牛股。

公元611年底,一個牛人叫單雄信,另一個牛人叫徐世績,一起加入了翟讓的瓦崗軍。

板凳上玩麻將,打不開場麵,瓦崗寨實在是芝麻綠豆大點的地方,單雄信和徐世績實在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擴大地盤,成為了瓦崗軍上下官兵一致的下一步計劃。

單雄信,生於公元579年,是翟讓的老鄉,手使金釘棗陽槊,胯下騎閃電烏龍駒,有萬夫不擋之勇的稱號。徐世績可以用我的祖國的一句古語來概括,自古英雄出少年,他來到瓦崗時才17歲。

機會就象竊賊,來時無色無味不聲不響,去時丟失錢財損失慘重。

徐世績深知這一點,初來乍到,不露兩手看看,以後怎麼混?於是,他給翟讓出了一個主意。

徐世績的主意並不新穎,但是好處大大的有。他說,我們天天窩在這個彈丸之地,實在悶得慌,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拉屎,我們猶如夾在人與鳥之間,俗稱鳥人。外麵的世界有多精彩,千裏之外,等著我們去關懷。

然後,徐世績大說特說外麵的月亮比瓦崗圓之類超萌的說辭,要幹就幹大事,拉開架式去外麵大幹一場吧,包你賺得滿盆滿缽的。

長江後浪推前浪,翟讓看到才17歲的徐世績能有如此大的遠見,雖然徐世績的方法是炒別人的冷飯,但是一經處於判逆期的未成年人嘴裏說出,味道就不同了,增加了翟讓出去闖一闖的信心。

翟讓動心了。

隨後,徐世績擬出了具體計劃。

地點:滎陽,梁都。

方式:設據點,攔船隻。

地盤大了,錢財多了,福利高了,人也多了,鳥槍換炮了,翟讓的部眾一下子升到了一萬多人。

其實,世上本沒有土匪,餓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土匪。

你如果沒哭過,你的眼睛不會有光芒,你如果沒跌倒過,你的腳步不會那麼穩健。

瓦崗軍的部眾們幾乎是貧困青年,每人都有一段辛酸的往事,如今腰包鼓起來了,他當中有人開始有了一個法則:很少邀請失敗者參加宴會。

用官方的話說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瓦崗軍的這一萬部眾都不是有政治信仰的人,何來的問鼎天下之誌?

所以說,徐世績目前的眼光稍微比翟讓高一點,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那是按別人的腳碼買鞋,生搬硬套,還做著強盜的勾當。

當然,長此以往,他們遲早會被開水燙。

他們缺乏的是凝聚力,他們缺乏的是統一戰線,更缺乏的是彌補以上兩個缺點的人才。

所以,瓦崗的這支牛股開始疲軟了,一直等到一個大股東的到來,才顯出堅挺的態勢來。

這位大股東就是李密同誌,一個值得出賣的人。

都說黃連樹上結糖梨,甜果都從苦根來,李密千辛萬苦逃出來,上了瓦崗,總算是找到了家的溫暖。

李密那聰明的腦袋瓜子終於派上了用場,果真露臉了。

李密牛刀小試,收編了附近的小盜匪,交給了老大翟讓第一份滿意的答卷。

翟讓很高興,對李密倍加愛護,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