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密跑路 瓦剛起步(1 / 2)

所謂人老癲東,樹老心空,楊玄感像一陣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從起事到家族被滅,不過是半年時間,卻為一大群英雄起了個帶頭模範作用。

不錯,楊廣並未意識到瓦崗寨裏那群土包子裏竟然有高級知識分子,不怕流氓沒文化,就怕流氓有文化。

這位高級知識分子是李密,是劫後餘生的李密,是牛角掛書的李密。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老天爺算是太眷顧李密了。

李密在看到楊玄感大勢已去後,得為自己尋條活路了。

逃吧,逃跑總比撞到南牆好,撿了條命總比空喊人生自古誰無死,誰都埋到黃土裏要好上千倍。

聰明的李密卻長得非常黝黑,這是他的致命弱點,因為長得奇特的人總是招人圍觀,令人生疑,他很快被活捉了。

真是癩蛤蟆跳台階,又蹲屁股又傷臉。

李密不是個容易向命運低頭的人,他一直在想,自己選擇了這條路,即使跪著也要把它走完,命運就像手掌的紋路,曲曲折折的,但是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與他一起被抓的有楊玄感的族叔楊詢,倆人一直在尋思著逃脫的辦法。

老天爺似乎要跟他們開個不小的玩笑,要不然老天也太沒有公德心了。

長安是繁華地帶,士兵們押著李密一行人,在長安逗留了數日,人人都知道,政府抓到叛逆之賊了,但是判決書遲遲不下來。

原因是,審判官楊廣不在長安,而是在高陽,不能異地審問判刑,一定要楊廣審判才行,那就隻好把他們送到高陽。

途中,李密意味深長地對同夥說道:“先金錢之優而優,後金錢之劣而劣,此去高陽,大家必死無疑,隻有逃跑才是唯一出路,那看管我們的頭頭喜好金銀財寶,何不給予他些金子,讓我們想方設法逃跑?”

黃白之物的擁有量乃衡量人類貪婪心膨脹到極限的尺度,一兩黃金挨一刀,包你還想再中招。

李密的夥計們身上免不了帶有黃白之物,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抖出救命錢吧。

負責押送他們的官員,自然不能免俗,對於金子的渴求度不比任何人低。

李密對那官員說道:“我們是在劫難逃的囚犯,即使身上有些財物,也用不著了,你就幫我們保管好,一部分拿來改善我們的夥食,剩餘的你就收下吧。”

買賣不懂行,瞎子撞南牆,李密的這筆生意算是做成了。

官員不是瞎子,看見金子,心裏樂嗬嗬的,竟然玩起了打鳥政策,對李密他們不自覺走路行為睜隻眼閉隻眼。

終於出事了。

老鷹來了,不想逃跑的雞不是好雞。

李密他們七人獲得了一次好比是斷頭飯的聚餐,個個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趁著官員們熟睡之時,挖牆逃跑了。

那些看押李密的官員們打掉了牙齒咽到肚裏,忍氣吞聲,不敢伸張,不知去向了。

逃出生天的李密,日子過得猶如螞蟻搬家,不是風就是雨。

由於李密參加起事時已經是中上層領導,名氣很大,屬於a級在逃犯,人多的地方不敢去,隻好往偏僻地方躲藏,這一躲就好幾個月,以樹皮草根為生,顯然與社會脫節了。

李密不能這樣過一輩子,不能當野人,再深的挫折不過是一個過程,總有結束的時候,躲避終究不是辦法,雄起吧,或許奇跡會出現的。

李密是個聰明人,為了掩人耳目就得隱名埋姓,為了東山再起就得耐著性子。

在一個叫淮陽郡的小山溝裏,李密改名為劉智遠,當起了教書先生,勉強填飽肚子。

總算安定了下來,金窩銀窩最終還是草窩好,這應該是逃犯向往的幸福生活。

不過,五個月後,李密說:哥抽的不是煙,而是寂寞。

他終忍受不住孤寂的野外生活,忍受不住吃飯,教書,睡覺的機械重複的生活。

五個月了,逃往深山的李密終於耐不住寂寞,覺得風頭已經過了,成了廚房裏的老鼠,記吃不記打,寫了一首“反詩”。

摘抄如下:

秦俗猶未平,

漢道將何冀?

樊噲市井徒,

蕭何刀筆吏。

一朝時運會,

千古傳名諡。

寄言世上雄,

虛生真可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