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首次出征失利 楊廣垂頭喪氣(2 / 2)

沒想到,遼東城是塊難啃的骨頭,即使楊廣命令軍隊不再心慈手軟,但都被高句麗士兵無情地還擊。

手段一,使用飛樓,但效果不佳。

手段二,使用雲樓,還未爬到城頭上,已摔下成為肉漿。

手段三,挖地道,但是都高句麗士兵像打鼴鼠般敲出了腦漿。

樣樣手段宣告失敗,楊廣看在眼照急在心裏,看著士兵們像抱著香爐打噴嚏,觸了一鼻子灰,隻好下令,采用一種最原始最傳統最費力的進攻方法。

楊廣采用的方法是高築牆,步步為營,具體是命令百萬士兵用布口袋裝土,在遼東城四周壘起了高牆。

一天一戰,效果不錯還實惠。

隋兵們站得高望得遠,把城內的高句麗軍隊探得一清二楚,還登上了八個輪子的房車,遼東城變成了盆地,高句麗士兵好像熱鍋裏的螞蟻,焦急如焚。

遼東城即將成為一座血城,正在這時候,國內卻有人來拉楊廣的後腿了。

拉後腿的是楊玄感,他是楊素的兒子,是第一個起兵反楊廣的在職高官。

楊玄感本來很想把楊廣弄死,隻是苦於沒機會,曾經有幾次機會擺在他麵前,但他覺得那是雞爪子燴豆腐,沒多大油水。

所以說,楊玄感是個善於思考的人。

機會是留給膽大的人,這樣的人就是魯班的兒子學木匠,不用拜師,一學就會。

造反吧,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楊玄感作為禮部尚書,正在大後方籌集糧草,於是計上心來,第一斷楊廣的糧草,第二起兵造反,雙管齊下,夠他楊廣喝一壺的。

公元613年六月三日,楊玄感在黎陽起兵。

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一些被楊堅時代打壓過的官員,紛紛建立了統一戰線,其中一個叫李密的,加入了楊玄感的隊伍。

李密對楊廣恨之入骨,楊廣四處找尋李密無果,兩人都想置對方於死地。

楊玄感一鬧,李密就無須做地下工作了,光明磊落地大搖大擺地當起了楊玄感的軍師。

扯旗杆放炮,生怕別人不知道。

李密同誌給楊玄感獻出了三條計策,但楊玄感是吃了石頭拉硬屎,選擇了一條下下策。

有必要說一下李密的計謀,此哥們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話題人物。

李密同誌說:“我有三計,讓你選擇,那楊老二到國外去了,千裏之外,鞭長莫及,理應帶兵進入薊州,卡住楊老二的咽喉,斷無退路,不到一個月,楊廣連飯都吃不上,乖乖投降,此為上計。”

楊玄感兩眼並沒有發出驚喜的光茫。

很顯然,李密的這一番話並未打動楊玄感,執著的李密不能就止罷休,繼續抖落他的第二條計策:“占領關中,進攻長安,雖然楊廣回到國內,但是我們端了他的老巢,他必定心慌意亂,士氣劇減,我們占據險要關隘,量他楊老二也近前不得。”

李密的唾沫都差點兒幹了,楊玄感始終不表態。

楊玄感反而有興趣聽聽下一個計謀:現在最近的地方東都洛陽,有重兵把守,又沒險要之地防守,勝負難料。

沒想到,此計一經說出,楊玄感兩眼放光:妙計也。

因為東都洛陽彙集了上百朝廷重臣,如果攻克了洛陽,那政治影響力該有多大?用不著換班子了,這群官老爺直接當我的屬下吧。

如此理想主義堅定者,就喜歡一蹴而就,需知理想有時候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你要當老大,那條件是非常苛刻的,就是你得打贏人家。

楊玄感信心滿滿的,覺得自己是正義的一方,是替天行道,斬昏君,為天下人起兵的,這一招忽悠技術挺管用,起義軍順利渡過黃河。

但是,留守洛陽的是楊廣的孫子楊侗,他還真是孫子,你喊破喉嚨,不出來就不出來,有本事你撞牆。

楊侗不迎戰的目的隻有一個:等援兵。

楊玄感很後悔,當初怎麼不聽李密的上策呢?如果取關中的話,現在不當皇帝,至少也是一個王。

洛陽城不是紙糊的,城牆不是一天壘成的,楊侗不是傻子生下的,沒希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