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珍惜自己,世界因你精彩(1)(3 / 3)

我們雖然不是名人,但是我們同樣需要愛好。和魯迅先生一樣,愛好不但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還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健康的愛好就會使人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更加充實,身心更加健康快樂。愛好的本身,就是讓自己和別人快樂,擁有相同愛好的人或許可以走得更近。所以無論工作多麼忙,都不能拋棄自己的愛好。同時,愛好也是你的人生的一個特色,當然不能因為你敬仰的人愛好什麼,你就選擇什麼。愛好是出自內心的,是可以喚起你對生命的熱愛和激情的。無論你的人生處於哪種狀態,是春風得意,還是暗然失意,都記得你還有一個愛好,生命因它而美好,不是嗎?

什麼是成功?思索了很多以後發現,成功不是財源廣進,也不是權高位勝。用一句話總結成功,那就是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快樂地生活。

你或許也幻想過這樣一番情景:你能夠擁有一個這樣的空間,你是那兒的主人,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那裏沒有紛爭,沒有暗傷,你的方式可以給親人和朋友提供快樂;你傷心的時候可以大聲的哭,快樂的時候可以大聲的笑,這便是自由。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本質就是追求人生的自由。

金領代表姚敏現在有三種身份:上午,她是株式會社係統規劃上海代表處的首席代表;下午,她是姿立紙藝館的創始人、“藝術總監”、紙藝教師;到了晚上,她便是一名作家。

作為株式會社係統規劃上海代表處的首席代表,上午的她需要坐在電腦前,與日方聯絡,與工廠聯係,為日本公司尋找生產廠家。這對於曾經在赫赫有名的日本清水建築上海代表處工作過3年的姚敏來說,不但勝任而且勝任地很愉快。到了下午,姚敏的活動範圍就大了,她的才藝就得到了發揮的空間。她熱愛紙藝、立體畫等,在從事這些指導工作時,她認為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充實。

姚敏說道,她在大學時代就非常喜歡寫作,也曾經發表過不少文章,所以她將來或許會以寫書為主。在國外留學打工的時候,她曾為了到一家編輯部工作,放棄了薪水高出好幾倍的兼職。她參與編輯了《六國語會話》的中文部分,這本書也成了她至今珍藏的寶貝。如今的她已經出版過五本書籍。她說她寫書並不是為了出名,而是因為自己的愛好,她不想因為一些消極的社會輿論,而放棄她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媒體說她追求名聲也好,沾沾書生氣也罷,這些都無法妨礙她的生活方式。

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這位成功女士身上學到點什麼。首先就是對自己的肯定,無論別人在說什麼,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再者就是對自由的追求,不能因為外物而束縛了人生的飛翔,按照自己的方式飛,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更快樂。

所以說,生活方式沒有卑賤之分,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快樂的才是最好的。歸根結底,生活就是人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便是人的生活習慣。我們不能因為個人好惡而把某些生活方式抬得過高,而對另一些,則過於貶低。人和人是不同的,所以各自選擇的生活方式也應該是不同的。我們應該對別人的生活方式給與一定的尊重,這樣也保證了我們自己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而不用背負那麼沉重的心理負擔。

人有時候總是強迫自己隨著別人的看法而改變,卻恰恰丟失了自己最為真實、可愛的一麵。不要過多地依賴俗世的看法,每一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因為生命本身才是最珍貴的,有什麼能比快樂的人生更值得你去爭取嗎?生命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沒有什麼方式是絕對的好,自己喜歡、自己感覺自由和愉快那就是好的。

曾有一位抱有單身主義的朋友,他的選擇遭到了很多人的不解甚至排斥。當問他還會堅持下去嗎,他輕鬆地聳了聳肩,說:“為什麼不呢?我喜歡這種生活方式,我感到自由和幸福,這和他們的家庭幸福沒有本質區別。我不會強迫別人接受我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也不會強迫自己去改變,強迫自己去適應周圍人的生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我想,這樣才算活出自我來吧,如果非要自己按照別人的方式來走,那或許更是一種不幸。

敢於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也許隻有這時候我們才不是被動的,也許隻有這時候麵對著自己的思想和感覺,才是真正地在做著自己。生活應該簡簡單單,按著自己的方式活著,才能在簡單的基礎上畫出五彩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