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珍惜自己,世界因你精彩(2)(1 / 2)

麵對社會,沒有一個人可以輕鬆地說,我沒有壓力。事實也是如此,競爭的日益激烈,讓我們的壓力絲毫無處不在。於是抑鬱、亞健康、神經緊張、失眠等症狀也越來越多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我們被頭痛,消化不良,精神不佳,失眠等痛苦折磨著,然而當我們真正走進醫院時,卻發現我們又沒有得什麼病症。這時候或許心理醫生可以告訴你真正的原因:你該為你的心靈減肥了。

壓力,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到緊張並能夠不斷奮進。適當的壓力是理想的,它可以激勵我們不斷轉化成前進的動力。但是近幾年的研究報告卻告訴我們,壓力過多已經不是少數人承受的現象了,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過大壓力的受害者。

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而言,處於奮鬥時期的他們,往往處於一種焦慮狀態。過高的焦慮指數不但不利於他的成長,反而會妨礙他的工作和生活。對於他們而言,壓力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工作壓力,一種是心理壓力,而往往是工作壓力的加重直接導致了心理壓力的升級。正常的壓力是對的,可怕的是重壓之下,個人的工作狀態就會受到負麵影響,從而使心理問題也陸續出現。

李陸從某大學計算機係畢業後在一家金融軟件公司裏做軟件工程師助理,很快上級便分配了給他一個較大的項目,這個項目對他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做的好就可以轉正並且待遇升級,否則便有卷鋪走人的下場。

接下這個項目以後,他沒日沒夜地查資料,讀程序,連續好幾周沒有放假,晚上即使睡覺也總是睡不踏實,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他的工作終於迎來了尾聲,而他的健康同時也給他亮起了紅燈。在工作和心理的重壓之下,強壯的年輕人還是病倒了。

我想,像李陸這樣的年輕人,麵臨如此的困境的還為數不少。如果不學會給自己減壓,那麼肯定也會走上相同的路徑。麵對壓力,首先不要懼怕它,要學會把它看輕,看淡;壓力無非是一種心理反映,它就如同紙老虎一般,你越是懼怕它,它反而越是強大;另外,減輕心中的壓力,關鍵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平衡。在工作中遇到工作量大,難度高等困難的時候,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不能悲觀、消極,這樣不但不利於工作的進行,反而會由於心理疲憊而延緩工作進程。

減壓不是放棄對工作、生活的認真程度,而是主觀地改變自己的心態,從而樂觀地麵對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嚐試給自己減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首先,尋找自己的人生愛好,通過那些令自己愉快的愛好,能夠讓自己放鬆下來;第二,學會合作和授權: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事事躬親,那麼不但壓力巨大而且效率、成果也不見得好,所以當遇到巨大的工作量或者生活問題時,首先冷靜下來分析分析,是不是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如果一股勁兒傻傻地往前衝,是不明智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在當今依然適用。第三,學會休息:工作一段時間以後要學會放鬆,出去走幾分鍾或者閉目養神、聽聽音樂,不但有利於體力的恢複,而且還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第四,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快樂人生的前提。如果你已感到壓力過大,你或許可以考慮打一場籃球,考慮登一次高山,考慮做一次遠足,這些都是既放鬆身心,又利於身體的選擇。

人生下來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生活,所以無論多麼忙碌,也要為自己的生活保留出一段時間。在這段固定的時間中,你可以放鬆地傾訴,緩緩地散步,哼一段小曲,聽一首歌,讓自己在這段閑暇時光中體會生命的美好,這樣你的忙碌才能更有價值。學會減壓,才會更加懂得如何生活。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都不是萬能的上帝,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來完成任務,當然必要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幫助別人。助人者,天助也,幫助了別人,就是善待了自己。可以想象,在一個大集體中,如果每一個人都幫助自己左邊的那個人,那麼一圈下來以後,效果和自己幫助自己是一樣的,然而這個幫助自己左邊的人的集體卻比隻會自助的集體要文明先進的多。因此,當人類社會發展到現代文明階段,我們就應該作出符合現代文明的做法:助人如助己。

赫本有一項非常有意思的記錄:她從沒看過心理醫生。一位叫史塔勒的醫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常在深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和影視明星的電話,要求他給予心理上的幫助。這些人都是衣食無虞,崇拜者如雲,看上去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一些人。史塔勒作為心理學家,很想從赫本這兒找到一些研究上的突破。結果他發現,赫本做過67次親善大使,在1956年到1963年間,她幾乎每月都到碼頭監獄和黑人社區做義工。有一次她謝絕了貝爾公司每小時5萬美元的慶典邀請,去醫院給一位小男孩做免費護理服務。史塔勒對這一發現很重視,他認為這裏麵蘊藏著心理學方麵的某種東西。他推而廣之,對其他熱心公益的名人進行研究,最後發現,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不良記錄,他們同赫本一樣,幾乎沒有看過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