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要談這個問題需要先看一下我們國家所處的外部工作環境的變化。外部工作環境有以下幾個變化:(1)人才市場的組建和完善使工作的變換更為容易,跳槽是更容易實現的事情;(2)傳統終身就業觀念被勞動雇傭製所打破,現在我們強調的是終身就業能力而不是“鐵飯碗”;(3)社會上收入差距的懸殊;(4)獨生子女80後、90後已經進入勞動力大軍。一位澳大利亞的學者研究發現,50後以前的老人,他們的工作理念是“活著就是為了工作”,他們一輩子不斷地勞作,不會休閑和娛樂;60,70後們工作理念“工作是為了活著”,他們既努力工作也會放鬆自己;但80後90後主張“工作是為了娛樂”,好玩了就去做,不好玩就不去做。麵對這樣的勞動力大軍,激勵將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我們不斷聽到周圍人的一種呼聲,“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我們為什麼而工作?”,還有一些老板說“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富有了,卻還是不開心”。這裏我需要先界定一下“工作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們查閱大量的國外研究文獻後,給出這樣一個定義:工作意義是指工作者對個人與工作之間關係的一種認知,它反映著工作者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的一種闡釋,體現了個人所感知到的工作對個人的價值與作用。
這裏介紹一下我的研究過程,我在給西安交大管院學生上課的時候,無論本科生或MBA學員,我都請他們回答一個問題:“你最想從工作中獲得的是什麼?”,大概有150多份的問卷。研究的過程很有意思的,因為剛開始讓我很失望,因為按我的預想,人們應該都追求成就、追求自我實現,而不要談錢。但是所有人,無論是高管還是基層員工都在他們的答案中還是談“錢”。我就想不明白怎麼回事兒,後來當我深入地訪談學員之後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從而進入正式研究階段。
正式研究,我們形成的是三個訪談的問題:1.工作的意義對你來說是什麼?這個人他自己界定。2.如果有足夠的錢可以使你生活的很舒適,你是否還會繼續工作?如果你不工作你會失去什麼?3.若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你希望從工作中獲得什麼?我們先後在西安和上海兩地通過這種結構性的訪談分別問了11位在職管理人員,最後我們得到了這樣一些結論。
第一,人們對“工作”的理解在發生變化,工作已被理解為“通過自己做點事情來體現自身存在價值”而非以往的“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來養家糊口”。如此,我們才可更好地理解實現社會中演化出來地形形色色的個體生存方式。譬如,我們說現在流行宅男宅女,他們就居家,有人把他的“工作”叫做經營家庭,這是他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們認為家庭和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選擇全身心的投入;還有人就選擇出家,到深山某個寺廟裏修身養性,這也體現他們自我的一種生活主張和生存價值;還有人選擇創業;當然,還有人選擇替別人打工,等等。
第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組織中員工普遍渡過溫飽階段,其對“從工作中獲得什麼”的理解在變化,主要表現在:(1)對錢的認識,從以往“賺錢:養家糊口”到當代的人們更多認為“賺錢:體現自我價值”。例如,在訪談中高管不考慮錢,他可能考慮成長空間,但我們發現他們還是要談錢。後來我想通了,他們以往認為賺錢養家糊口是為了生存、為了溫飽,現在他依然認為這是他自己價值的一個體現,所以他還是談錢。(2)組織中員工希望工作,不僅能滿足其基本物質方麵的低層次需要,更要考慮到其精神方麵的高層次需要的滿足。他需要尊重、需要別人的認可、需要關愛、需要獲得組織的支持。
第三,因為最初訪談時,很多人無外乎馬斯洛層次說的那幾個層次時,似乎工作意義很難在人群中區分開來。我一頭霧水,於是看不出這個東西的時候就擱置了一會兒。後來進一步的訪談,讓我想通了。組織中員工對於工作意義體現的是個人價值的認知過程,完整的工作意義是包括三個方麵的。“工作意義”不僅是組織中員工對工作能體現其個體價值的認知,完整的“工作意義”至少包括三個方麵:個體自我認知、個體對工作的認知、個體與工作平衡的認知。工作意義中一定蘊含著一種對自我的注解,自我不同,意義的追求也不同。
我在上海的時候訪談一個對象,她是某領事館的首席翻譯,她對錢的欲望非常強烈。我問她“多少錢可以讓你不工作”,她說:“1000萬”。我意識到,不同的人可能對錢的理解不一樣。個人對工作意義的追求首先來自於他對自我的認知;其次,個體對工作的認知,他是怎麼認知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的,這方麵可能情形是:愛一個工作你就生活在天堂,恨一個工作就生活在地獄。組織行為學研究現在談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狀態。
所以我得出一個結論,工作意義中一定蘊含著自我的注解,自我不同其意義的追求也就不同。初期做人力資源選拔的時候,去考察一個人的價值觀,就是去尋找那些價值觀與工作更匹配的人員,這可能是重要的。我當時做意義訪談的時候問了交大的很多本科生同學,有些人直接說要離家近點、工作舒服點、掙的錢夠花就行,這就體現他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價值。但是有的孩子有非常強的成就抱負,他說一定要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所以自我注解的不同工作狀態一定會有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