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木耳、野韭菜花、梧桐籽(2 / 2)

那天晚餐,將韭菜花擀碎了,揉在麵裏,隻放少許精鹽和豆油,烙餅,餅奇香誘人,連不愛吃麵食的杭州媽媽,也一氣吃了三大張。餘香繞梁三日不散,被媽媽帶去江南同爸爸分享。以前所喜醃漬的韭菜花罐頭,從此側目而視。

由此可見,遊山玩水之樂趣,還看你是否善於接受大自然無償的饋贈。

遠處的,先不說也罷。其實就在身邊,具有可吃性的東西也實在很多。

初夏時節的頤和園,過石舫往後湖的長堤那兒走,就在玉帶橋下,有許多桑樹。若是趕的時候好,隻見落一地紫紅的桑葚,酸甜酸甜的,吃不了還可兜著走。昆明湖的湖堤下,石縫裏可摸到一隻隻肥碩的活螺螄。有一年,我們帶著兒子,摸回一大飯盒,回家用清水養上幾天,剪去後尾,辣醬炒了,美美吃上一頓。人問那孩子北京哪兒最好玩,就總說是頤和園。秋天的香山,滿目紅葉,視覺很飽和,眼感很滿足,回程時,留心著尋找梧桐樹(是那種樹幹細高、樹葉瘦長的中國梧桐)。運氣好,可在樹下拾得一片片船形的幹葉子,葉子片上布滿網狀的絲莖。就在“船舷”上,鑲著一粒粒圓圓的淺褐色的梧桐子。把那豆粒似的梧桐籽收集起來,回家用熱鐵鍋炒了,嚼得嘣嘣響,比什麼瓜子都有嚼頭,香得很實沉很稚拙,自以為圓了童年時一個梧桐樹下的夢。

春天沒有果實,卻有的是鮮花。北京城裏大街小巷的洋槐樹,那一串串潔白如銀、冰淩似的槐花,順手摘來,扔進嘴裏,甜津津香得喉嚨直想打噴嚏。

每次出去玩,總想有新的發現。大自然的草木葳蕤,生命彼此在無言地交流和循環,漠視它們真是一種罪過。不經意地,又覓見蒼勁的柏樹,綴著銀灰色的柏子,珍珠似的寧靜。想起一種中藥,叫“柏子養心丸”……卻不敢隨便采來吃了,種植的樹,不比野生。玩樂之中,還有幾分戀樹的愛心。

有時候,連自己也奇怪,如今又不是三年困難時期,每天按著營養食譜吃飯,卻是魚肉無味,隻思野菜。城裏的人,怎麼就越吃越饞了呢?

解饞的出路之一,自然是去品嚐山水了。

一家人,星期天節假日出遊,飽覽山水,還恨不能把大自然的精氣,都吞咽入五髒六腑,才算是同那山水融成了一體。汙濁而擁擠的城市正在一日日損壞著我們的感官和味覺——到野外去吧,去弄點兒吃的!去找桑葚、梧桐子和野韭菜花。那短暫的驚喜會給我們長久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