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20幾歲就成功的男人(4)(1 / 3)

李嘉誠馬上聯想到和平時期過著平靜生活的人們,在物質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後,必定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種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澆水、除草,而且花期短,這與當時抓緊時間工作的人們的生活節奏很不協調。如果生產大量塑膠花,則可以達到既價廉物美又美觀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們的生活。想到這裏,李嘉誠興奮地預測著:一個塑膠花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

1957年春天,李嘉誠揣著希冀和強烈的求知欲,登上了飛往意大利的班機……

李嘉誠具有優秀的創業能力。

李嘉誠認為勤勞是一個年輕人創業成功的要素。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個人所獲得的報酬和成果,與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極大的關係。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100%靠雙手勤勞換來;20~30歲,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這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奮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差不多要占3~4成了。

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其中並沒有什麼秘密。

李嘉誠覺得成功有三點:第一,完全勤奮工作,不斷奮鬥而得成果;第二,雖然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當然也要靠運氣;第三,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掉的。

李嘉誠說:“要成為領袖,良好的基本素質一定要有。要清楚,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要比競爭對手做好一點。就像奧運賽跑一樣,隻要快1/10秒就會贏。”他以自己的經曆為例,接著說:“我年輕打工時,一般人每天工作8~9個小時,而我每天工作16個小時。除了對公司有好處外,我個人得益更大,這樣就可以比別人贏少許。麵對香港今天如此激烈的競爭,這更加重要。隻要肯努力一點,就可以贏多一點。”

李嘉誠不滿20歲就要擔負家庭,“一心想向上,每到晚上便想著明天的事情”。他提到,在20世紀40年代,他“年紀很小就出來工作,17歲時做一個批發商的營業員,18歲做經理,19歲為總經理,22歲創業”。他鼓勵年輕人:“隻要自身條件優越,有充足準備,在今天的知識型社會裏,年輕人更容易突圍而出,創造自己的事業。”

李嘉誠對20幾歲的年輕人提出了真誠的忠告:“22歲,我成立公司以後,進取奮鬥的品德和性格對我而言層次有所不同。這時‘能忍’和‘任勞任怨’的毅力需要被賦予新的內涵。意誌需要和知識結合,靜態管理自我的方法要伸延至動態管理,問題的核心在如何避免聰明組織幹愚蠢的事。成功也許沒有既定的方程式,失敗的因子卻顯而易見,建立減少失敗的架構,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如果’一詞對我有新的意義,多層思量和多方能力皆有極大的價值,要知道‘後見之明’在商業社會中隻有很狹隘的貢獻。人類最獨特的不僅是我們有洞悉思考事物本質的理智,而且是我們有遵守承諾、矯正更新的能力,堅守價值觀及追求目標的意誌。”

6.馬化騰27歲創建騰訊公司

“在別人沒有走過的道路上,往往有著奇絕的風光和意想不到的收獲。”

——馬化騰

如果你是電腦用戶,或者上過網,你一定對QQ記憶深刻,現在全世界有數以億計的人在使用它。也許你並不知道它的創始人是誰,但是你對這種溝通工具一定非常喜歡。它的創造者叫馬化騰,是中國最大的網絡實時通信運營商,騰訊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

少年時代的馬化騰酷愛天文,喜歡幻想那些未知的事物,當計算機出現在他麵前的時候,他的幻想有了現實的載體。考入深圳大學後,馬化騰就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當時他的個人計算機水平已到了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的地步,他既是各種病毒的克星,也會為學校的PC維護提供理想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會幹些將硬盤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無可奈何。

在互聯網還沒在國內普及之前,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驗到了網絡的快樂,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興奮不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資了5萬元在家裏搞了4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隨著時間的流逝,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聲名鵲起。

通過網絡,馬化騰認識了不少在計算機上有特殊天賦的人,其中網易的首席執行官丁磊就是他的老朋友,那個時候他們常在一起喝啤酒。丁磊後來的輝煌成就也給了他極大的啟迪:其實,隻要行動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馬化騰進入IT行業後,明確了開發軟件的意義——實用。這一點是他大學畢業後,在深圳潤迅公司做工程師時才明白的。實用軟件概念使馬化騰意識到了軟件市場的無限商機,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當年風靡一時,在賽格電子市場上賺了不少錢。同時他還為朋友的公司提供軟件支持,在圈內嶄露頭角。後來,他在股市上當了一回弄潮兒,掘得了百萬資金,為他以後開發IT產品打下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