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20幾歲就成功的男人(1)(2 / 3)

1966年,有一位來自佛羅裏達州的哈佛二年級學生,因創立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鄉村樂隊“國際潛水艇樂隊”而從哈佛大學退學。他後來成為一名著名歌手,他的名字叫格蘭姆·帕森斯。

當然,蓋茨在一門心思鑽研計算機時,還沒有從哈佛退學的打算。蓋茨最後下定決心從哈佛退學,得歸功於他的老搭檔艾倫。為了拉這位小兄弟回華盛頓州去創業,艾倫不惜放棄原來的工作,隨蓋茨來到哈佛,並就地找事做,以便勸說蓋茨退學。

在艾倫三天兩頭的勸說下,蓋茨終於動搖了讀完哈佛大學的信念,在大三時退學。蓋茨當初決定從哈佛退學,曾受到許多親朋好友的勸阻,其中也包括他的一位室友。有趣的是,數年後,當這位室友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攻讀MBA課程時,蓋茨又來勸他退學去共創天下。這位室友禁不住蓋茨的輪番勸告,最後真從斯坦福退了學,去出任蓋茨那家隻有二十來人小公司的總經理。

蓋茨的父親說有一些跡象顯示他的兒子或許不一般,但沒想到會有如此的成就。“在他的班級裏有許多聰明的孩子,他或許不是最聰明的。他很早就表現出令人詫異的獨立性,他的性格、字裏行間都顯示出他的想法非常的獨立。”

這種獨立性讓蓋茨放棄了哈佛大學轉而從事自己喜歡的計算機行業。他專注於軟件,於1975年創立了微軟公司,1986年他31歲時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自力更生致富的億萬富翁。

比爾·蓋茨的格言是:“我應為王。”即使是屈居第二,對他來說,也是不可忍受的。他的同學曾回憶說:“任何事情,不管是演奏樂器還是作文,除非不做,否則他都會傾其全力花上所有的時間來完成。”

童年的比爾·蓋茨對和小夥伴們聚在一起追逐跑跳不感興趣,而是願意一個人幹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寬鬆的家庭環境下,他很早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性格,隻要他想辦的事情,就一定要幹到最好。如果是與別人比賽,就非得勝不可。

蓋茨身上散發出來的競爭精神似乎是天生的,但也與他童年時代的遊戲、體育運動等密不可分。不管是與他姐姐克裏斯蒂娜一起玩拚板遊戲,還是在每年一度的家庭體育項目比賽上,或是與其他朋友在鄉村俱樂部的遊泳池裏,他都會全力以赴,從不放過任何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在哈佛上大學時,蓋茨還一度迷戀上了撲克賭博。雖說是玩撲克,可蓋茨一旦投入,所表現出來的熱情絕不亞於對計算機的熱情,就好像他正在幹一件他認為十分重要的事情一樣。剛開始時,蓋茨輸得一塌糊塗。但他一點也不灰心喪氣,堅信自己打得多了,一定可以玩好。果然,慢慢地,他變成了一位玩牌高手。

“比爾沒有幹不成的事,”他的朋友布萊特曼說,“他總是集中精力幹好一件事,絕不輕易放手。他的決心就是,不幹則罷,要幹就幹好。玩撲克與研究軟件,比爾都做得很好,他可不在乎別人怎麼想。”

按比爾·蓋茨的天分,向數學方麵發展,無疑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家。但他發現還有幾個同學在數學方麵比他更勝一籌,於是他放棄了專攻數學的打算。因為他有一個信條:在一切事情上不屈居第二。

現在,蓋茨的家庭遊戲已經演化成一場精巧的微軟年度大事,稱為MicrGames。有位軟件業主在一場乒乓球比賽中擊敗了蓋茨。幾小時後,當絕大部分客人都離開後,蓋茨走向他,真真切切地生氣了,因為他輸了。“你讓我在所有人麵前大大地丟臉了。”他叫喊道。比爾·蓋茨,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竟然因為在公開場合輸了一場乒乓球而惱羞成怒。

蓋茨能成為軟件霸主,聰明並不是第一位的,他不願屈居第二的誌向才是他真正成功的動力,試想有這樣的霸氣,天下誰能與他爭鋒?

2.30歲以前闖出一番名堂的孫正義

“最初,擁有的隻是夢想,以及毫無根據的自信,但是這一切就是從這裏出發的。”

——孫正義

有人說孫正義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賭徒,是個投機者,但也有人說他是“帶領日本走出網絡的黑暗時代”的人;有人說他一半是風險投資家,一半是企業家;也有人說他的成就比比爾·蓋茨還高,更是楊致遠無法相比的……還有各種說法,但這些都不足以概括孫正義的全部。

孫正義最喜歡自己的一句話:“最初,擁有的隻是夢想,以及毫無根據的自信,但是一切就是從這裏出發的。”所以他給自己的一生製訂了一個計劃:30歲以前闖出一番名堂;40歲以前累積至少1000億日元的資金,並擁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50歲以前一決勝負;60歲以前完成事業(營業額至少達到1兆日元);70歲以前交棒,讓下一代繼承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