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是許多20幾歲年輕人的人生夢想,但是有付出才有回報,三十而立是長期努力的結果,絕不是守株待兔式的神話。20幾歲,你沒有任何借口不努力,20幾歲更不是貪圖享受的年紀。20幾歲的辛苦是為了30幾歲以後人生的舒服。20幾歲不努力,你憑什麼三十而立!
1.20幾歲多努力,30幾歲回報多
20幾歲的人初次踏進社會,最初的感覺大概是“無論我怎樣努力,也不會得到應有的回報”。但是,再過幾年,那些有洞察力的人就會意識到“付出最終還是有回報的”。和沒有付出也沒有收獲的人生比較,付出多且得到的也多的人生要有意義得多。
“有付出就有回報”這句話不僅體現在事業上,也體現在學習上、生活上。
20幾歲的年輕人常常會對這句話懷有疑問,比如反問自己:“我現在做的這件事,對自己能有什麼好處呢,做了不也是徒勞無益嗎?”
特別是在剛剛著手做的時候,總是做些基礎工作、練習,似乎和事業、人生的實質聯係不大,可能又感到無聊,即使明白“這種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幹勁不足,並且引起了別人的反感,於是就越發感到無聊,更沒有幹勁了。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如果你以前在學習或音樂等愛好方麵哪怕隻有一點點的學習經驗,也請你回憶一下開始學習時的情景。
大部分20幾歲的年輕人是在電視裏看到了專業選手,看到了喜歡的音樂家之後開始幻想:“自己也能那樣該多好哇!”憧憬就從這裏開始萌發,然後開始反複練習。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階段,當然是一點點紮紮實實地從頭做起。等到你到了30幾歲再回想起來,就會體會頗深:“20幾歲時拚命地在基礎上下工夫,我才達到了現有的水平。”
如果是自己喜歡才開始做的事情,當然能夠堅持反複地練習。如果是被人強迫、不是出於自願開始從事的事情,堅持練習是非常困難的。這種說法,的確是真心話。特別是與快樂教學法相比,現在運用“效率教學法”的地方更多,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就想找到“快樂”恐怕是不多的吧。
不過,如果是有遠大誌向的20幾歲的年輕人,他會想:“反正已經做了,就不能辜負家人的期望,一定要成為能手。”或者“我要比教我的人更出色。”胸懷這樣的目標去努力拚搏最後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雖然一想到“是被人逼迫才做的”馬上就會感到沒興致,但也要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這樣的感覺就會有所不同,在20幾歲時努力,為30幾歲的成功人生打好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你慢慢地就能體會到快樂了,如果能找到快樂,進步也隻是個時間問題。
2.今天的辛苦是為了明天的舒服
年輕人隻要在20幾歲擁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不管有多少煩惱的事、痛苦的事都不會停下腳步,因為他們知道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付出點辛苦是應該的,也是理所當然的,必須要排除這些障礙,因為舒服的日子是很辛苦換來的。
年輕人在20幾歲忙忙碌碌的日子裏,在感受到“麵臨壓力”的時候,會怎麼辦呢?於是很多20幾歲的年輕朋友便和朋友、戀人去吃美味佳肴,或者到卡拉OK徹底發泄,去購物消費,心情就會舒暢。
大家都有自己的排解日常工作中壓力的辦法,可是,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即這些排解壓力的做法也會讓人覺得無聊、厭倦,那又怎麼能像以前那樣去發泄情緒、解除壓力呢?因為人有虛榮和貪婪的一麵,所以對於同樣的刺激漸漸地也就感到不滿足了。
就是說,要不停地追求更強烈的刺激、更奢華的飲食或更瘋狂的購物消費。然而,為排解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大多數20幾歲的年輕朋友能做的隻是和能讓自己輕鬆的朋友一起吃飯,出去遊玩之類的事吧。
如果這樣做也不能徹底發泄壓力的話,就使用逆向思維方法:想想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很難感到壓力的人,一個堅強的人。
能抵抗壓力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他應該是無論怎麼忙,讓人一看就知道他依舊精力充沛,他總是懷有理想和目標。
有的年輕的朋友可能會說:“可是,我並沒有那種稱得上理想的目標啊!”現在還沒有具體理想和目標的朋友,請你想象30歲以後的自己。
40歲以後,50歲以後的自己太過遙遠,想象不到,那麼30歲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可以想象的嗎?
“30歲以後的我已經與現在的女友結婚,創辦公司,成為一個事業有成的人。”這樣想的人也有吧。
“現在還沒有女友,30歲以後要和一位優秀的人生活在一起。”也存在擁有這種願望的人吧。
“現在無論如何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30歲以後變得更加順心如意、家庭安穩、經濟條件豐厚。”會這樣想的人也有。
每個20幾歲的年輕朋友一定要想象一下“30歲以後的自己”。因為,這樣也可以使你對每天的生活充滿信心。
我們認為20幾歲,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很微妙的時間段。如果你現在是大學生,幾年後就將成為社會人。人們一般會同意“三年一個周期”的說法,20幾歲忍耐了幾年,在30歲以後才會更有把握過得好。即使是從周期上看,無論是好運或者黴運,四五年時間都會發生變化的。以前感到不走運的人,在四年後也會走好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