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很害怕年齡的增長,並且對此的討厭程度可謂非常強烈。而有的人自身為了掌握經驗和正確的知識,對於年齡的增長,沒有像這些人那樣地抵觸。
在想象30歲以後的自己的時候,重要的是要相信“幾年後的自己會比現在的自己更優秀”。
希望你不要往否定自己的方麵想,比如考慮:“啊,幾年以後的我就要進入30歲了,不是要變成了毫無自由的人了嗎?”等等。實際上你應該這樣想:“真正的人生是從過了30歲才開始的,這時男性開始成熟的魅力是年輕男孩們所不具備的。”我們相信,讚同這樣的觀點的男性還是很多的。
但是,“成熟的魅力”事實上是與20幾歲時的生活方式分割不開的。我們指的不是在20多歲的時候,朋友處得好、工作幹得好這個意思,例如,即使曾經有過痛苦的戀愛或剪不斷的單相思,那也獲得了一種經驗;即使工作上不得不服從於別人,像個助手似的,那也隻不過是一種生活而已。
與其總是想在20幾歲即年輕時,體驗過令人遺憾的回憶、令人慚愧的回憶,倒不如想一想由於年齡的增長,自己會成為一個很有能力的人,這是值得高興的事。因此,必須將現在的辛苦、厭倦都看做是“為了明天所做準備的點滴”。希望你能認真地理解。
或許20幾歲想象的自己和30幾歲的自己有差距,那也不用歎息說“按道理不會吧”。請你這樣想:“即使是那樣,幾年後的自己也變得如想象中的那麼優秀,在20幾歲的現在隻不過是為了創造那個優秀的自己走的一些彎路而已。”
年輕人在20幾歲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並抱著“我能做到”的態度。如果你滿懷自信,就會充滿熱忱、堅持到底,就會締造驚人的成就。
在朝著目標奮鬥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主控權。如果你對自己的感情生活不滿意,就想辦法改變現狀。多認識一些人,和善地待人,臉上常掛微笑,邀請別人一起出遊。如果你想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不要等工作來找你,要主動出擊。“我能做到”並不是挑釁,也不是魯莽,它象征著熱情、進取和睿智。
20幾歲時不必要求事事成功,但你一定要確信:你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研究顯示,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的20幾歲的年輕人,和覺得自己受人牽製的20幾歲的年輕人相比,對生活感到更加滿意。當人們能自在地展現自己的個性時,就會非常快樂;當你必須遵照別人的想法做事時,自然不會開心。我們都有歸屬的需求,這並沒有錯,但要保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獨特的人格特質。
社會的期望和偏見的形成也一樣。例如,男人一定要堅強,女人一定要溫柔,這些觀點都落入了社會期望的窠臼之中,這樣下去,人們就失去了自我。因此,重要的是,要按照自認為合適的方式行事,而不要以社會默認的方式處事。如果你是堅強的人,在葬禮上,你依然也可以掉淚;如果你是溫柔的人,個性十分內斂,你當然可以不向別人述說自己的感受。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達到社會性別的刻板印象,與生活的滿意度之間有關聯。
20幾歲的年輕朋友,就做自己吧!
3.越努力工作,越有好運氣
在20幾歲時,每個年輕人都渴望是個幸運兒。最好是剛剛出手,就遇到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然後憑借自己的才華和熱情,迅速成長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一帆風順地獲得成功。而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幸運兒。好運氣都是自己創造的。因為天上不會無緣無故地掉餡餅,上帝也從不白給哪個人午餐吃。
“你越是努力工作,就越有好運氣!”
這句話是一位淨資產在2500萬美元以上的富翁在完成一份問卷時寫下的。對他以及他的同伴來說,運氣與氣候、競爭、信貸緊縮、消費品收入的變化、價格暴跌等不可控製的因素有關。
如果將為自己打工的千萬富翁的看法與那些高收入的律師和醫生的看法相比較,那會是很有價值的。在這些職業類型中,大多數自由職業者對用運氣來解釋他們的成功表示懷疑。他們相信,這隻有部分能夠被證明。他們在學校裏學習刻苦,獲得了高分,並進入法學院或醫學院。之後,他們努力工作,選擇正確的專業,明智地投資,這樣他們才成為富翁。這幾乎都是明擺著的。
那麼,創業者對此怎麼看呢?他們的成功幾乎一開始就不是可以預見的。許多人會說,在他們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但是,這些意想不到的事往往給他們資產的增加以正麵的影響。有些人相信,他們作決定時有部分是靠直覺,但是,那些具有最高資產水平的人相信,運氣與成為富翁有著重要的聯係。運氣與冒風險是手牽手相互聯係的。
我們都知道林語堂先生是享譽國內外的大文學家,在國外,他的名氣遠遠大於在國內與他水平相當、名氣差不多的人。表麵上看,他幸運地遇上了貴人,在這個人的推薦下,他聲名遠播,實際上,這個所謂的好運,完全是他積極行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