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三年(2 / 2)

此時華夏大地上諸多政權就隻有北魏,夏國,和北燕沒有和劉宋建立藩屬關係,對於其它的國家劉裕可以不在乎,但是北魏這個龐然大物,就是劉裕也不敢輕視的,於是他派殿中將軍沈範、索季孫等人出使北魏,就是要和它建立和平共處的外交關係。北魏看到劉裕主動示好,自然不會在劉裕剛登基時就觸他的眉頭,兩方很快就成了友好鄰邦。

公元421年,朝廷裏麵發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就是當時的倭王讚聽說中原的劉宋大國很強盛,不遠萬裏而來,就是想成為劉宋的藩屬,同是也好求得一個封號,可是劉裕對這個聽也沒怎麼聽說的倭王沒有放在心上,但是人家畢竟很有誠意地向劉裕朝貢來了,劉裕也不好太過傷了人家的心,所以劉裕下令可以賞賜,至於天朝的官嗎。哈哈,你懂的,這個官職的問題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那是不能濫封的,等我好好考慮一下再給你們一個答複。(《宋書·倭國列傳第五十七》)

倭王讚在劉裕這裏沒有得到他想到的東西,425年時,他又派了手下前來向當時的皇帝劉義隆朝貢,不過好像也沒有達到他的目的,因為在438年時,劉義隆才封了當時的倭王珍為安東將軍。(《宋書·文帝紀第五》)

外事上劉裕奉行止息幹戈,偃武修文的政策,內政上就奉行以民為本,怎麼樣更好地為百姓們減少負擔,同時多多提拔人才,不以家世為考,而以人品才學為依據。

劉裕登基的時候就頒布法令,凡是行為不道德,受過輿論抨擊的人,一律清除罪名,使之能夠改過自新,可能劉裕才考慮到這個問題,是想起了當初的自己吧。想當年劉裕可是京口有名的賭徒,可現如今卻坐上了皇帝,可見一時的犯錯並不代表永遠都會錯。隻不過南朝史學家裴子野對於劉裕的這個做法就很不認同,大肆抨擊。

之後,劉裕又發布了一些利民的法令,比如在南來的內戰這中,因罪人家屬淪為官奴的人家,都可以重新恢複百姓的身份,甚至還可以返回老家,再一個就是以前跟著劉裕征討過關中洛陽而犧牲的烈士家屬,以後都由當地官府來贍養,再比如禁止擄掠牛車之類的工具,不能用官府的名義征用,隻能花錢采買,再比如坊中的市稅太高了一些,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減免,還有就是廢除一些嚴刑峻法,當然,晉朝一向以是冗官出名的,就是為了安排那些世家子弟,所以劉裕下令精簡機構,減少官員的人數,其中明確規定了荊州置將不得超過二千人,吏不得超過一萬人,其餘州置將不得超過五百人,吏不得超過五千人……

總之,從劉裕頒布的這一係列法令來看,劉裕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他也是出身寒門,知道百姓們的苦處,所以處處都是以民為本,劉裕除了在軍事上有著極高的天賦之外,在治國方麵也有著不輸於其在軍事上的才能,隻不過老天讓他走得太早了一點,不過劉宋初年能夠有”元嘉之治”,劉裕也是功不可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