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劉裕做皇帝的時候就已經有五十七歲了,更何況這做皇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做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就更不容易了,舉一個小例子,以前劉裕做宰相,如果他有事,他就可以不去上朝,暗中偷一懶那是可以的,可是做了皇帝之後,這劉裕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保障朝廷,保障百姓的利益,那麼劉裕就要比他作宰相時更加的辛苦一點,最重要的是當年有劉穆之幫他,現在他卻隻能靠自己,所以劉裕經常說,“劉穆之如果不死,他一定能幫我治理天下。”
人死了就不能複生,可是劉裕現在的情況又和劉穆之差不多了,也是勞累費神過度,永初三年三月後,劉裕就一直生病,身體也是時好時壞的的,所以朝中的幾位高級官員就經常出入皇宮,為劉裕侍奉湯藥,當然侍疾隻是一個明麵上的說法,真實目的就是防止劉裕隨時駕崩,免得身邊無人。這幾個高級官員有,太尉長沙王劉道憐,司空,錄尚書事徐羨之,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這幾個中有劉裕的兄弟,發小,心腹,都是劉裕認為信得過的人,以後劉裕不在了,輔政大臣也應該是在這幾個人中產生。
這個時候劉裕的身體越發虛弱,朝臣之中就有人上書請奏,說要祭天請求神靈的庇佑,希望上天能夠保佑劉裕的病快點好起來,可是劉裕對什麼鬼神之說不相信,下旨不準,隻是讓侍中謝方明將自己患病之事稟報給劉氏宗廟。
其實劉裕此時什麼都不擔心,現在劉宋的政權已經穩定下來了,這幾年他對百姓和軍士們都連連施恩,加上國庫也充盈起來,他就算是死了也沒什麼所求的,可是他唯一還要操心的就是他的太子劉義符,他今年才隻有十七歲,從小生於公候之家,不知民間疾苦,也不知道能不能夠接下這江山大任。
正好這個時候,皇太子經常與一些小人廝混,謝晦就向劉裕稟報,陛下年事已高,應考慮如何使大業萬世長存,帝位至關重要,不能交給沒有才能的人。”謝晦這句話中隱含的意思就是勸劉裕以江山社稷為重,廢了劉義符,另立東宮。”劉裕聽了也沒有表示反對,就問他,“你看廬陵王劉義真如何?”謝晦就說讓他觀察觀察再給劉裕一個答複。
不久之後,謝晦專門去拜訪劉義真,劉義真熱情款待了他,並問他為何而來,可是謝晦哪裏回答得出來,從劉義真府中出來後他就馬上進宮,對劉裕說,“義真才能是有,可是卻沒有德行,恐怕也不是人主之相。”(不過以後按謝晦的所作所為,筆者實在懷疑他是不是有挾私報複的嫌疑。)劉裕這時候還是非常信賴他的,聽了他的話後就讓劉義真出鎮地方。劉裕的兒子中太子和劉義真這兩個算是最大的,其他的都還年幼,最後劉義符以長子的優勢坐穩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