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稱帝之後,改年號為”永初”,永初是什麼意思?大概是永久基業的開始吧。隻是這個年號的時間太短,導致它在曆史上少為人知,更沒有人知道用這個年號的皇帝到底有著怎樣的功績。
劉裕稱帝的第一年,什麼也沒有做,隻是在不斷的穩固他的基業,加封自己的親信掌握朝中的各個重要職業,然後任用任命劉氏族人鎮守四方,爭取從中央到地方,都要服從朝廷的管理,不能再像東晉時有地方欺壓中央的事情發生,如果用一句話來說清楚,那就是建立起一個統一的集權王朝。
要知道他雖然登上了那把龍椅,可是上去容易,下去也很容易。更何這把椅子是隻能上不能下的,他既然坐上去了,他就要保證自己能夠坐穩它,甚至於自己的子孫也能坐穩它。坐上龍椅又被人趕下來的,全部都沒有好結果,尤其是像劉裕這種禪讓得來的皇位,前些年他親手剿滅的桓玄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麵例子。
其實劉裕稱帝的第一年也是就是司馬德文的元熙二年,永初一年其實隻有半年的時間,他稱帝兩個月後,才決定立劉義符為太子,畢竟,劉裕開創大好基業,總不能所托非人,像秦二世一樣真的二世就亡那劉裕可就要喊天去了。
既然選定了太子,那麼劉裕也要為兒子考慮,當今天下雖然已經姓了劉,可是肯定還有一些人是心懷故國的,劉裕對此也很清楚,當初劉裕沒有篡晉之時,就替劉義符選了當時還是皇帝的司馬德文的女兒司馬茂英為妻,等劉義符被封為太子,她也就成了太子妃,劉裕的意思很清楚,將來司馬茂英生了兒子,肯定就是劉宋的下一代繼承人,他這樣做就是為了安撫前朝遺民之心。
東宮儲位定了之後,劉裕就加封自己其他的幾個兒子為王,同時還兼任都著不同的官職,然後讓他們代天巡狩,鎮守一方。當然,他們鎮守的地方都是全國的一些比較重要的城池,比如第二子劉義真被封為廬陵王,鎮守的是江州之地,三子劉義隆為宜都王,鎮守的是荊州,四子劉義康為彭城王,鎮守的是徐州。從劉裕所封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地方分別掐著長江的上遊,中遊和下遊三個地,一旦朝中有事,他們就可以乘坐戰船快速趕往建康。
等內部穩定之後,劉裕也要為朝廷,為百姓做一點事了。當時的中國可以看做是南北兩大集團對立,可是劉裕北伐中原,收複了原來西晉的青,兗,司三州之地,算是當時第一強國,北方又以北魏最強,其次為夏國的赫連勃勃,至於其他的一些小國就不一一細表了。
自西晉滅亡,東晉南遷以來,南方的朝廷一直都是華夏正統,北方的那些胡人政權雖然占了地盤,可是他們還是不敢稱皇帝的,而是稱王或是公(當時的北魏,夏國例外),以前都是向東晉稱臣,現在劉穴代晉立宋之後,那些家夥也都紛紛上表認劉宋為宗主國,自己甘為藩屬國,對於這些自己送上門來稱臣的家夥,劉裕自然也是報之以禮,反正他現在的國策就是要休養生息,讓朝廷和百姓都恢複元氣,為了拉攏他們,劉裕紛紛給他們官升一級,比如原來的仇池王楊盛由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升為車騎大將軍,西涼公李歆由鎮西將軍升為征西將軍,西秦王乞伏熾磐由平西將軍升為平西大將軍,高句驪王高璉由由征東將軍升為征東大將軍,百濟王扶餘映鎮東將軍升為鎮東大將軍,加封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為鎮軍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