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得而複失(四)(2 / 2)

此時,夏國前將軍赫連璝率領的大軍跟著朱齡石追趕而來,敵軍勢大,晉軍的幾方人馬加起來還沒有赫連璝的人多,赫連璝到了以後立即將營寨團團圍住,然後切斷營中的水源,晉軍因為沒有水源漸漸地全身無力,連拿把刀都拿不住了,眼著失敗在即,朱齡石就對弟弟說,“假如我們兄弟兩個全部戰死異鄉,家中的父母親人還不知道如何傷心了,你快從小路逃走,你走後替我盡孝,這樣我就是死也無憾了。”可是朱超石這時候卻舍不得自己留自己大哥一個人在這裏,就哭著說,“人誰無死,我怎麼能忍心在這個危難時刻與拋棄兄長,獨自逃去?”

不久之後,夏軍攻陷曹公壘,朱齡石兄弟二人與與守將王敬先,以及右軍參軍劉欽之都被俘虜,押送到長安,赫連勃勃勸說幾人投降,幾人都不答應,赫連勃勃就把他們全部都殺害了。

曹公壘一戰之後,關中的爭奪就告一段落,以潼關為分界線,潼關以西,秦嶺以北此時就成了夏國的地盤,潼關以東則歸入東晉的治下,這次北伐不僅未竟全功,最後反被赫連勃勃這個黃雀給摘了桃子,可能這是劉裕從軍以來幹得最虧本的一次買賣。但是北伐,說到底還是成功了的,它打出了南方漢人的威風,即便赫連勃勃占了關中,也不敢再出兵潼關,再捋劉裕的虎須。

但是在這一仗中地盤被奪倒還沒什麼,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損失,王鎮惡,沈田子,朱齡石兄弟,毛修之等精銳將領不是死於內哄就是被敵軍所殺,甚至於劉穆之與王修這兩個內政型的人才也都不在了,現在晉朝之內能征善戰的大將就隻有檀道濟,沈林子兩人,其它的毛祖德此時資曆還淺,不過還好這個時候劉裕自己還在,晉軍還有一杆大旗,北方的胡人還不敢妄動,一直等到劉裕死了之後,北魏才敢發動南征。

其實,駐紮於彭城的劉裕聽說晉軍在青泥大敗的消息之後,那時候劉義真還生死不知,他就準備率軍北伐報仇雪恨的,而這個時候侍中謝晦站出來勸阻劉裕,認為士兵這個時候都很疲憊,應該來年再戰,但是劉裕不聽,堅決要北伐,這個時候鄭鮮之又上了一封奏章說明現在的局勢,劉裕看了以後才打消了西征的念頭。

這封奏章分析的相當到位,他從具體的方麵來說,”如今夏虜已占據地利,就算這次劉公親征也不一定能夠再次攻克潼關了,因為赫連勃勃畏懼劉公的威名肯定會重兵駐守潼關,如果這次出兵隻不過是為了保住潼關以東的土地就更沒有必要出征了,赫連勃勃雖說占了關中,但是他的軍隊畏懼劉公的威名是斷然不敢輕易攻打洛陽一帶的,就是為了將來留一條後路,可是如果劉公西征攻不下潼關,反而會折損您的威名,那樣就會被敵人看清我們的虛實,到時候就又要有一場惡戰了,這樣邊北疆永遠不會安寧。

更何況大軍遠征,後患很多,北伐雖然成功了,但是結果卻勞民傷財,導致國內民生凋敝,盜賊橫行,這都是百姓苦於服征役的緣故,南方的士大夫和老百姓,都伸長脖子盼望您的歸來,忽然聽說您又要北伐,如果有些人不了解其中的真實情況,難保這南方心腹之地不會發生異變成為後顧之憂。如果劉公真的擔心胡夏的侵擾,最好是與北方的魏國結盟,我們與魏國關係一好,黃河之南自然就安定了,黃河之南一安定,這濟水、泗水流域也會平靜,到時胡夏敢來攻打我們嗎?”

其實劉裕心裏很清楚,鄭鮮之這封言辭犀利的奏章說的是事實,現在大軍剛剛班師不久,如果又要北伐恐怕士兵們都不會願意,再加上此時段宏前來報告,說劉義真回來了,才讓劉裕放棄北伐,隻是劉裕心裏依然不好受,他登上城樓向西眺望,想起在這一戰中損失的諸位愛將就忍不住淚流滿麵。

劉義真回來後,劉裕就把他貶為建威將軍、司州刺史,這點懲罰對他來說隻是小懲大戒罷了,然後對於立功的段宏把他升為宋台黃門郎,兼領太子右衛率,還任命天水太守毛德祖為河東太守,代替劉遵考鎮守蒲阪城。夏國赫連勃勃得到關中就已經很滿足了,再也沒有和東晉起過摩擦,然後就關起門來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