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北伐後秦(十)(2 / 3)

趁著姚紹新死,姚讚這個新任潼關守將馬上就下令攻打晉軍,他的心裏大概是抱著哀兵必勝的念頭,不過晉軍這邊卻是氣勢如虹,再次把秦軍的攻擊給打退了,沈林子打退了秦軍的攻擊之後,也不追趕,隻是緊守城池,等候劉裕的到來,到時大軍會合,糧草也會趕到,潼關還能守得住嗎?

到了五月份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不大也不小的事,那就是東晉的齊郡(注:今山東淄博市東北)太守王懿投降了北魏,並且他還上書北魏朝廷:“劉裕此時正在洛陽城,陛下應該迅速發兵切斷他的歸路,這樣就可以不戰而勝。”

拔拓嗣知道這件事後立即怦然心動,馬上大大地獎勵了這個叫王懿的家夥,然後又找來崔浩,向他請教這件事的看法。要說拔拓嗣身為北魏之主,對於上次自己的軍隊敗於劉裕之手他心裏毫無芥蒂,那是不可能的,這次王懿一上書,他馬上就動心了,但是有鑒於劉裕手下的軍隊確實戰力驚人,就連長勝不敗的長孫嵩都輸得差點丟了性命,他才找來神算無雙的崔浩來問一下如果做這件事有幾成的勝算。

當然,皇帝向臣下請教也要拐變抹角一點,麵子上不好看啦,於是拔拓嗣就趁著一次崔浩講經地時候就問他,“劉裕討伐後秦,一定會成功嗎?”

崔浩就答道,“這是肯定的。”

“為什麼?”

崔浩答曰,“當年的姚興喜歡追求虛名而不做實事,後秦國外的鄰邦都對它虎視眈眈,比如夏國的劉勃勃,北涼的沮渠蒙遜,西秦的乞伏熾磐,甚至於後仇池楊盛都敢在虎須上摸一把,更重要的是他的繼承人姚泓又生性懦弱,體弱多病,不能鎮服住手下的一班兄弟,他們兄弟之間互相爭權奪利,不能團結一心,如今劉裕是乘著後秦內憂外患的大好時機北伐,他手下的將士又都勇猛善戰,訓練有素,有什麼理由不能取勝。”

可能是崔浩的回答不能讓拔拓嗣滿意,這個答案也與他心中的打算相去甚遠,就問了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問題,“你看劉裕的才能相比慕容垂又如何?”慕容垂是慕容鮮卑中最後一位統兵天才,前秦淝水之戰大敗後,他統一整個關東之地,就連北魏的開國皇帝拔拓珪開始也是慕容垂的藩屬。

崔浩回答說,“劉裕要比慕容垂強,慕容垂出生於慕容氏皇族之中,生下來就是就比別人尊貴,憑借著父兄都是皇帝的聲望,同族人都歸附於他,就像飛蛾撲火一般,稍微發揮一點能力,就足可以建立功業,而劉裕則不同,他出身寒微,腳下沒有一尺之地可以依靠,也沒有一兵一卒可以指揮,他是憑著自己的軍事才能消滅桓玄,複興晉室,北伐擒獲慕容超,南征打敗盧循,他率領的大軍所過之處,全都俯首,這才是真正的豪傑。”

當然,任何一個皇帝聽到自己的屬下誇獎別國的大將,心裏都會很不舒服的,所以拔拓嗣也不例外,他問出了心中考慮許久的問題,“如果我趁劉裕大軍進攻潼關的時候,再突然發兵攻打南方的彭城,壽春等地,讓他前無去路,後退無門,到時劉裕又會怎麼辦?”

崔浩是史上有名的聰明人,怎麼會聽不出老板口中的潛台詞,拔拓嗣心裏就是這麼打算的,隻不過劉裕的戰績實在驚人,他來問一下自己的意見罷了。當然,作為一個臣子,當直諫的時候就要直諫,隻不過崔浩的話說得比較婉轉一些,“如今我們西麵有夏國的赫連勃勃,北方有柔然大敵,他們都在時刻窺伺我們的行動,準備乘機來攻,陛下要坐鎮京師,肯定不能親自指揮軍隊(拍老大的馬屁,拔拓嗣善領兵嗎?),所以我軍雖然有精兵,卻沒有良將,長孫嵩的長處是善於治理國家,而不善於用兵,他根本不是劉裕的對手,所以我國一旦興兵遠征,又看不到實際的利益,不如暫且按兵不動,靜觀事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