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北伐後秦(十)(3 / 3)

為了讓老板的麵子上好看一點,他又給本國的將來描了一個大大的畫餅,“劉裕一旦攻下後秦,他回國後一定會篡位,而關中的地區胡漢混居於一處,民風剽悍,不易管理,劉裕如果打算用教化南方的方法統治關中之地,到時一定會出大亂子的,而且劉裕走後肯定會留下大將與軍隊鎮守,可是關中之地的百姓民心早已不是百年前的關中了,這時候百姓的生活習慣,風俗文化的差異在一時之間可以克服,可是時間一長兩種不同的理念一旦相衝,關中肯定會有內亂,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坐等時機到來,關中之地將來一定會是我大魏的(這最後一句話與史實不符,可是見崔浩這個”神算”也不是什麼事都能料得中的。)。”

聽了手下人的精彩分析,拔拓嗣心中也覺得前景一片大好,當下就誇讚道,“卿真是慮事周詳啊。”看到大老板高興了,崔浩接著又說道,“臣私下裏對近世的一些良相名將做過一些品評,在此也同陛下說道說道,比如前秦的王猛治國打仗無所不精,就相當於苻堅的管仲,前燕慕容恪忠心輔佐幼主,相當於慕容暐的霍光,至於劉裕嘛,他雖然平定了桓玄之亂,複興晉室,隻不過是司馬德宗的曹操罷了,絕不是司馬家的忠臣。”

這說著說著就有些跑題了,不過或許這就是崔浩的本意,但是拔拓嗣突如其來的一句話還是讓他愣了一下,“那依你之見,先帝(拔拓珪)又何?”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畢竟這可是涉及到前最高領導人,稍有差池就是君心震怒的下場,因此崔浩把自己擺得極低,“小臣的見識那隻是管中窺天,怎麼能夠認識到整個天地的偉大?太祖爺起於漠北荒蕪之地,南下中原之後,移風易俗,教化蒼生,澤被四海,他老人家應該與上古時候的聖賢伏羲氏、神農氏並列而論,這已經不是小臣能夠品評的了。”

拔拓珪能與上古聖賢相提並論,別開玩笑了。即便這馬屁拍得有點過了頭,拔拓嗣的心裏雖然清楚可還是很高興,他接著又問道,“那劉勃勃呢?你認為他怎麼樣?”

劉勃勃的父親劉衛辰當年是拔拓珪帶兵平了的,他出生的部落鐵弗部也被當時還是代國的北魏消滅,兩者之間乃是世仇,對於階級敵人,就應該批鬥到底,崔浩答道,“劉勃勃當年家破人亡,要不是姚興收留了他,他哪裏有今天,他當初就是一喪家犬,後來托庇於後秦國內,接受姚氏的官祿,不但沒有報答姚氏的恩情,反而占據一方地盤,與四鄰結下了仇怨,可見他就是一養不熟的白眼兒狼,這種人要麼得意一時,但最終的結局一般都不會太好。”

拔拓嗣聽了崔浩的話,頓起知己之意,當夜兩人便談到月入中天,拓跋嗣把禦用青白色醅酒三十升、水精鹽一兩賞賜崔浩,說:“我聽了你這一席話,就像品味這鹽和酒的滋味一樣,回味無窮,所以我想和你一起共享這種美好的滋味。”

後來網上就有人把一夜談話稱之為鹽酒論英雄,以區別曹操與劉備的青梅煮酒論英雄,這兩人的談話對於當時劉裕的動向與他後續的行動都做了一些猜測,甚至於北魏對劉裕的具體應對也隱含於其中,除了崔浩所說的關中歸於北魏沒有論中之外,其它的全被他猜中了,可見崔浩這個人還是有點斤兩的,不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