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規戰勝了益州與荀林的夾攻之後,江陵城算是暫時解了圍,接著劉道規又想起譙縱不是派了他的弟弟譙道福率兵來攻打自己嗎,怎麼現在還沒有出現?劉道規派人去了解才知道,原來譙道福那個家夥半道上和桓謙分道揚鑣之後,也不知道是膽小還是怎麼的,居然沒有過來荊州,而是去攻打益州的巴陵郡去了。可是劉道規這時也不敢分兵去救援巴陵郡了,因為他手下的人馬現在實在太少,剛剛隻夠自己守住江陵城的,劉道規也隻得在心裏歎息一聲,不是我不去救你們,而是江陵城比巴陵更重要,你們就自求多福吧。
盧循和徐道覆從建康退走後,坐著大船順江而上,一直到了尋陽才停了下來,此時正好是劉道規擊敗桓謙和荀林的時候,盧循雖然回來得比較早,但也不可能一回來就去攻打江陵,因為他手下的軍隊剛剛從建康無功而返,加上坐了一兩個月的船,士兵們和身心都很疲憊,所以肯定是要整兵休養的,加上他得知朝廷派的追兵被自己走之前所留的範崇民那一部人馬給擋住後,這心裏就不急了
十月初,徐道覆親率三萬大軍從尋陽出發,一路上輕車簡從,估計他應該沒有走水路,因為他率領的軍隊到了破塚(江陵城東南郊)這個地方時,江陵城的晉軍才得到這個消息,眾人都是大為震驚,此時城中的軍隊實在太少,難免人心恍恍,劉道規開始也吃了一驚,怎麼他們來得這麼快,難道是建康城有變?
江陵城現在的情況也不比當初桓謙和荀林兩麵合圍時要好,因為盧循手下的人馬比他們更多,再說盧循手下的人馬也不是桓謙手下的烏合之眾可以比擬的,再說現在魯宗之的人馬在桓謙敗退後也返回了襄陽,所以這一次劉道規一邊派人去請魯宗之的軍隊返回,一邊召集眾將議事。
此時的江陵城中也是謠言四起,說是什麼盧天師已經攻破京師,特地派了徐道覆為荊州刺史,前來收拾劉道規的,盡管有人心中難免慌亂,可還有許多江陵的士紳百姓對於劉道規上次的焚書之恩深感敬佩,所以決定留下來幫他守城,劉道規自然是大喜過望,挑了上千身強體壯的江陵百姓一起幫忙守城。
劉道規派劉遵領一隊精良士兵到外麵做為遊擊部隊,看準時機,再伺機而動,他自己則是屯兵在豫章口(江陵東南)這個地方,準備與盧循決一死戰,可是戰事一開始的時候,盧循手下的人馬像是吃了興奮劑一樣,個個都勇猛無比,很快就衝破了江陵軍隊的防線,眼見大勢大妙,這時劉道規親自跑到前線陣地,給士兵們鼓氣,並許下打退敵軍的進攻有重賞的諾言,這時候又是檀道濟挺身而出來,帶領著晉軍死死地擋住了賊軍的進攻,可是好景不長,晉軍先前看到陣地快被破才會激發血氣之勇,可是人數上的差距始終不能靠勇氣來彌補,勝利的天平漸漸地向徐道覆那一邊傾斜過去。
就在江陵的軍隊與徐道覆手下的軍隊戰得難分難解之時,劉道規先前派出去的那一支遊擊部隊從徐道覆的軍隊側麵殺了出來,他們早前就已養精蓄銳許久,而徐道覆的手下則是交戰良久,以精銳之師從旁邊偷襲久戰之師,這結果自然是不用多說的,徐道覆手下的中軍馬上慌亂起來,正在交戰的劉道規看到敵軍的後麵出現騷亂,就知道是自己先前派出去的那一支人馬發揮作用了,他立時下令強攻,徐道覆手下的軍隊被兩麵夾攻,再也不能保持陣勢的完整性,隻得潰敗而逃,結果大部份都被晉軍給趕下了江。
事後打掃戰場,在這一戰中徐道覆的手下留下了一萬多具的屍首,更有輕傷重傷不計其數,徐道覆也隻是跳上了一條小船才得以保住他這條小命,最後逃回尋陽的時候身邊已經沒有幾個人了,盧循想要奪取江陵的計劃算是徹底失敗了。
當初在商議守城事宜之時,軍中對劉道規把劉遵派出去當遊擊部隊很是不解,他們認為,“現在大敵當前,把本就不多的兵力再次分散,對於當前的局勢毫無作用。”現在這一戰能夠取勝全靠劉道規當初的分兵之策,這下軍中的人對於劉道規更是信服。
不久之後,劉裕派來救援荊州的索邈那一隊鮮卑騎兵終於趕到了江陵城,他們開始前進的路線也被賊軍所切斷了,後來徐道覆敗走江陵城後,他們才趁機趕到江陵,這時候劉道規也從索邈口中知道了盧循沒有攻占建康城,把這個消息一放出去,滿城的人都歡呼起來,人心大定。
就在徐道覆敗走江陵城的時候,劉裕精心打造的新式戰船已經建好了,他還特意去造船處看了一下,下水池中一排排的新式戰船比起以前的那些舊貨品質自然是高了許多,其中更有十艘超級大戰船,甲板上鐵皮包裹,船上最低的都有四層船樓,最高的有十餘丈高,比起盧循的那些戰船還要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