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劉道規輕鬆破敵(2 / 2)

史上對劉道規的評價很高,說他少有大誌,成年後不僅於軍事上有極大的才華,於文事上也不弱,著有文集四卷,比起大字不識幾個的劉裕要強了許多,這次他隻是用了一個小小的攻心計,就穩定了城中的人心,那些心有異誌的人深受震撼,到最後居然一個人都不敢出去。

城中的人心穩定下來了,可是劉道規還得麵對現實,那就是他手下的人馬沒有桓謙和荀林手下的多,即便他們兩人手中的都不是什麼正規軍,可是蟻多咬死象也是不吹牛的,更重要的是兩這軍的統帥都不是弱者。

正在這時,駐守襄陽的雍州刺史魯宗之率領他手下的數千士兵趕來增援,劉道規聞訊大喜,真是雪中送炭啊。劉道規馬上表示要親自去迎接魯宗之的到來,可是這時他的手下有人懷疑道,“明公,這魯宗之曾經是桓玄手下的心腹,現在桓謙即將攻城,他這時候跑過來肯定沒有安什麼好心。”

劉道規搖搖頭道,“人家好心前來幫我,我怎麼可以隨便懷疑人家的誠意呢?再說當年他就背叛了桓氏,現在的桓謙也不比當時的桓氏要強,他沒有那麼弱智的,再說我現在的確需要他手下的人馬來幫我們守城,就算是有危險我也要賭一賭。”

於是為了表明自己的誠意,劉道規單人匹馬跑到城外去迎接魯宗之,魯宗之果然大為感動,兩人手牽著手,並騎入城。在分派作戰任務的時候,劉道規又表示讓魯宗之幫自己守城,自己帶兵去攻打桓謙。這一下劉道規的手下人又反對了,“明公,您這可是把咱們的老家都讓給別人了。要是他沒有壞心還好,真要起了壞心我們可就無家可歸了,再說就算他沒有壞心,他能夠抵擋荀林的進攻嗎?”

劉道規說:“荀林這個人你們別看他上次贏了一次,可是他本性愚蠢懦弱(也不知道劉道規是從哪裏知道的,應該是為了屬下鼓氣。),肯定想不出什麼了不起的計策來,他以為我離開得不遠,一定不敢攻城,再說我這次進攻桓謙,就憑他手下那些隨便湊起來的雜牌軍,怎麼可能是我的對手,說不定我已經得勝歸來了,那麼苟林便會被嚇破膽了,哪裏還有心思跑到這裏來。況且魯宗之手下的人雖然少了一點,可是他這是守城,又不是攻城,隻要他堅守不出,怎麼也能支持幾天。”

劉道規安排好了江陵城的防守之後,帶了手下的軍隊火速攻打桓謙,劉道規幾乎出動了所有的水師船隊,用步兵騎兵相配合,在枝江展開會戰。他手下的檀道濟勇猛無比,搶先衝鋒陷陣,日後的不敗名將初顯崢嶸。桓謙手下的軍隊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哪裏比得上劉道規手下的正規軍,被檀道濟帶人一衝就被衝散了陣勢,最後桓謙坐著一條小船準備去投奔荀林,在晉軍的追趕之下就被人給生擒活捉了,劉道規為了永除後患,自然是當場殺了。

劉道規猜的沒錯,他們回軍的時候荀林還沒有動靜,可能他以為劉道規在強敵壓境的時候不敢主動出擊吧。劉道規挾大勝之餘威率領手下的人馬趕到湧口(今湖北華容縣附近),一戰就把荀林打得落敗而逃,接著他就派遣諮議參軍劉遵率人前去追擊,不久之後,荀林也被劉遵殺了。沒有靠朝廷的援軍,魯宗之也隻是幫他守城,劉道規隻憑一己之力,就打退了兩方的人馬,他也算是一代名將了。

這大勝之後,江陵城中自然是要舉行宴會慶祝的,正當上下諸人喝得高興之時,旁邊就有軍士抬上了一個大箱子。原來這是在占領枝江時從桓謙大營裏繳獲的,裏邊都是戰事吃緊的時候,江陵城裏的士人百姓寫給桓謙的告密信,詳細描述了城裏的虛實情況,有的還打算在桓謙攻城時做內應。諸將一聽,氣憤不已,都請求追查出與敵人私通的人,逮捕並殺了他們,當然也有人的心虛不敢說話的。劉道規淡然一笑,說:“荊楚之地多是桓氏過去的故舊,桓謙來了,這些人不忘舊主,寫信往來,也是人之常情。”隨後他就命令將所有書信當著眾人的麵付之一炬,不再追究。這一把大火燒得好啊,江陵城中許多提到半空中的心徹底安穩下來,城中的人無不對劉道規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