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的同一月,桓玄下詔召安成王桓修進京述職,隨行的就有彭城內史劉裕,當時,劉裕的名聲比起北府軍實際上的掌舵人桓修還要大,而且劉裕從軍以後,無一敗績,桓玄也是早聞其名。此次召他進京,不外乎兩點,要麼殺了他,如果劉裕不知趣的話,要麼就是重用他。因為益州刺史毛璩聽聞桓玄造反,已公開表明不承認桓楚王朝,還要號召天下造他桓玄的反。桓玄要用劉裕去北伐。
按照史料記載,劉裕是在404年二月公開扯旗造桓玄的反,與進京述職隻相隔兩個月。根據後來他起義時,天下都紛紛響應的情況,想必他此時就在籌謀著聯絡有誌人士反對桓玄了。聽聞桓玄要召他進京,他就隻帶了何無忌去往建康城,或許是聯絡大業還沒有完成,他還要與桓玄虛與委蛇。離起兵隻有兩個月的時候還敢孤身進京,劉裕的驍勇是沒說的。
劉裕進京後,桓玄很快召見了劉裕,兩人之間說了什麼,史料沒有記載,不外乎劉裕表忠心,大大讚揚桓玄的家世門第不凡,又說自己出身寒微什麼的,桓玄平素就是以自己的出身自豪,以前不得誌的時候就歎道,“父為九州伯,子為五湖長。”(此句出自《晉書。桓玄傳》)
那麼劉裕到底是怎麼取得了桓玄的信任呢?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明白,但據筆者推測,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就是門第問題。東晉是世族門閥的天下,雖然桓玄他自己打破了這種製度,但它的影響力還是不小。劉裕出身寒門,怎麼也比不上具有先天優勢的桓玄。
第二個就是年紀,當時,劉裕虛歲都有四十二了,而桓玄卻隻有三十四歲,要知道古人的壽數都比現在的人要短,如果沒有出什麼意外,劉裕是肯定要死在桓玄的前麵。
第三個就是身體狀況了,《宋書。武帝本紀》中記載劉裕後來是以金瘡疾發,回家養病而離開的建康城,可是桓玄又不是傻子,怎麼劉裕一說他就同意了呢?肯定是初次見麵時劉裕就在桓玄麵前秀了他滿身的"傷疤",為以後埋下伏筆。從而證明自己就是一行軍打仗的將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箭瘡複發而死了。
所以,這兩位都篡了晉朝的造反人士的第一次見就顯得賓主和諧,其樂融融。見麵之後,桓玄曾對當時的司徒王謐說道,“朕昨天見了劉寄奴,果然是風骨不同一般的人物,當世人傑啊。”這個王謐就是以前幫劉裕還了賭債的那位“貴人”,現在王謐見劉裕果然發達了,沒有辜負自己當初的投資啊,看到現在的老板誇獎劉裕,也跟著說道,“這劉寄奴就是上天派來幫陛下您來建功立業的啊。”
以後,朝中還是大臣家裏有什麼宴會或是遊獵,劉裕都是桓玄的座上賓,並且桓玄對劉裕那是越發的殷勤,對劉裕與他手下的人也賞賜豐厚。桓玄即皇帝位後,比起以前就更加的驕奢放縱,郊遊打獵都是夜以繼日(《晉書。桓玄傳》),劉裕跟在桓玄的身邊,看到他天天的大魚大肉,手上還拿著珍貴的珠玉時時把玩,這心裏的火就大了。老百姓連吃的都沒有,你還天天地這麼奢侈,果然不是當皇帝的料,老子要反你。
劉裕的厲害是怎麼也藏不住的,桓玄的妻子劉氏便提醒他,“劉寄奴走路時有龍行虎步之姿,而且頭角崢嶸,恐不是久居於人下之人,不如及早殺了,免留後患。”桓玄搖搖頭道,“我現在正準備北伐中原,非劉寄奴不可,殺他的事還是以後再說吧。”
從這句話來看,桓玄肯定早就知道劉裕不是普通人,而且他也甚有自知之明,知道北伐中原這件大事,當今朝廷隻有劉裕才有這個能力。他的眼光看得很準,劉裕掃平了桓玄之後,就北伐中原,並且次次都成功了。隻是桓玄看別人看得準,卻有點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他就沒想到劉裕發兵揍他的日期隻剩下個把月了。
曆史上投降了又反噬主君的有不少,比如張繡之於曹操,反叛時殺了曹操的大兒子曹昂和得力護衛典韋。但是曹操的本事大,後來又再次收降張繡,這是成功的例子,但反麵的例子也有,比如呂布之於董卓,為了美人而殺了自己的義父,再比如慕容垂之於符堅,慕容垂在淝水之戰後,先取得了關中之地又在符堅失勢後又殺了他的兒子符丕(《晉書。慕容垂載記》)。
這個桓玄恐怕也要成為反麵教材了,劉裕就是桓玄駕馭不了的一匹烈馬,他見得桓玄的生活如此荒唐奢侈,就更堅定了反對他的決心,筆者猜想說不定桓玄與他的老婆之間的對話被人知道了,卻反過來告訴了劉裕。這個人應該是王謐,王謐的眼光也的確是厲害,他早已知道現在的大楚帝國就如同烈火上的烹油,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爆炸了,他王家也不能一條道走到黑,還要為以後做打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