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討伐桓玄(四)(2 / 2)

所以,桓玄與他老婆說話之後沒幾天,劉裕就以自己的箭瘡複發,身體不行了,要回老家養病。開玩笑,天天有人在你的頂頭上司麵前吹枕頭風,說要殺了你,是個人也曉得這個地方不能呆了。所以桓修返回京口的時候,劉裕就和何無忌兩人坐船回到了京口,兩個人在船上就定下了興複晉室之計,他此時的身上應該是有職無權。

正好此時,劉毅回京口探親,聞得劉裕兩人有起義的心思,他也表示讚同,三人雖說都是一起長大的,互相了解的很,但這是造反,不是過家家這等小孩子玩的遊戲,可是要掉腦袋的。為了探明劉毅的心意,何無忌就假意說道,“現在桓氏勢大,怎麼能夠對付得了?”

劉毅也發現何無忌不是存心拒絕,隻是要試一試他罷了,就答道,“天下間的強弱之勢總是不斷變化的,有時候強的也可以變弱,現在我們隻缺一個領頭的人罷了。”何無忌見說到點子上來了,又說得明白一點,“依我看,這天下間還是有英雄的。”

嗯,說了半天終於繞到正題上來了,劉毅就坦然答道,“你說的有道理。但這天下間的英雄我隻看到劉下邳一個人而已。”(劉裕曾官居下邳太守,所以叫他劉下邳)(《資治通鑒。一一三卷》)

探得劉毅的心事,何無忌放下心來。此時劉毅是青州刺史桓弘的參軍,而桓弘則是劉裕的上司桓修之弟,這起義大事除了劉裕,劉毅和何無忌三個主謀的以外,其餘的還有以下幾人:

劉裕的兩個異母弟弟劉道規和劉道憐,劉道規此時是桓弘的中兵參軍,和劉毅乃是同事,曆史上記載劉道規還是個打仗的人才,劉裕後來掌權,也借助了他不少力。

平昌人孟旭(平昌在今天的山東臨邑東北),他是青州刺史主薄,原來桓玄準備重用他,可是桓玄的寵臣劉邁與孟旭的關係一向不好,趕緊就給他上眼藥水,“這個孟旭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平日也隻曉得吟詩作畫。”從此以後,孟旭就一直不得誌,劉裕一來邀請他,他馬上就同意了。(《資治通鑒。一一三卷》)

北方的太原人王仲德,王元德兩兄弟,他們兩人原來是前秦符堅手下,後來攻打慕容垂失敗來投東晉,朝廷封了王元德為弘農太守,又是一個僑郡太守,沒有實權的。王仲德見桓玄稱帝,就說道,“自古以來稱帝造反的有不少,但是當今這位恐怕時日不常。”(《資治通鑒。一一三卷》)

任城人魏詠之(任城就是今天的山東濟寧市南),他天生就生了一免唇,那時候他家裏窮,以前荊州刺史殷仲堪,也就是桓玄原來的上司,聽說了他的事後就讓醫生免費給他治療,隻是百日之內不能說話,吃一些稀粥,魏詠之就道,“隻要能治好這個病,不說一百日,就是半輩子也行,以後還是有半輩子可以好好說話啊。”魏詠之做荊州主薄的時候,桓玄成了荊州刺史,看他長相不好就罷了他的官。(《晉書,魏詠之傳》)

高平人檀憑之(高平是今天的山東金鄉北),也是世居京口,小時候同劉裕也是一條街上的近鄰,並且檀憑之多次跟隨劉裕參加鎮壓了孫恩之亂,兩人的關係也是非常親厚。(《晉書。檀憑之傳》)

因為前文就說過,劉裕的祖父當過東安太守,是從山東搬遷過來的僑郡之人,而孟旭,魏詠之,檀憑之也都是從山東搬遷至京口的僑郡之人,所以這集會才開得這麼容易。

瑯琊人諸葛長民,應該是以前西晉瑯琊諸葛氏之人,也是出身世家大族,他能文能武,可惜的是名聲不好,他開始在桓玄手下做參軍,後來以貪汙罪被免官,劉裕來請他,他馬上就同意了此時在桓玄的手下豫州刺史刁逵手下任參軍。(《晉書。諸葛長民傳》)

還有隴西人辛扈興、東莞人童厚之,前者是為河內太守,後者為振威將軍,史上沒有關於這兩人的記載,差不多就是打醬油的,因為劉裕起事,這兩人和王元德當時就在建康城內,他們幾人就是當內應的,可惜不久就被桓玄給殺了。

綜上所述,劉裕所請的不是親朋好友就是在桓玄手下不得誌之人,這些人要麼是賭徒(劉裕,劉毅,何無忌),要麼就是搏前程(孟旭,魏詠之),能力有強有弱,但劉裕知人善任,駕馭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