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建康城內的桓玄越加緊鑼密鼓地進行他的篡位大業,先是把自己的親族和當時要籠絡的一些名士都封大官,示好於朝臣,接著就是讓皇帝下詔分十郡之地為楚國,封桓玄為楚王,這還沒完,接著又封桓玄為相國,總領天下百官。
要知道在漢朝之後,魏晉朝是沒有丞相,宰相,或是相國這個官職的,就是以前的皇帝鑒於這個官位權太重撤消了的,現在桓玄重新把它翻了出來,其野心可見一斑,最後,就是篡權之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受九錫”,想當初,桓玄的老爹桓溫想“受九錫”都想瘋了,可是到死都沒有等到這一天,現在桓玄終於完成了他老子的願望。
現在,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這個東風就是劉裕了,劉裕此時也正好回了彭城(今江協徐州),桓玄就派了他的從兄桓謙去問劉裕,“現在這朝中大臣有少人認為楚王德高望重,天下歸心,應該讓當今皇帝禪位於他,不知道劉兄以為如何啊?"
如果說劉裕在會籍時還不確定桓玄是否會篡位,但他此時看著桓謙一臉笑眯眯地和藹模樣,劉裕就知道桓玄是鐵了心要造反了,現在桓修問他的意見,想必頭腦沒有問題的都不會提出什麼反對的意見吧。
劉裕就恭順地答道,“楚王殿下是當初桓大司馬的愛子,兩代人都有大功於晉朝,所以這聲望功業都已經足夠了,現在天下的民心早已不在司馬氏的身上了,楚王受禪可謂是順天應人,天命所歸啊。”(《宋書。武帝本紀》)
得了劉裕的答複,桓謙大喜過望,“劉老兄你說行,那就一定行了。”(《晉書。桓玄傳》)當然,桓氏兄弟這麼相信劉裕的話,不能不說劉裕先前的隱忍起了很大作用。
就在桓玄準備受禪的時候,當中還發生了一些小插曲,比如前三大軍閥之一的殷仲堪的手下庾仄突然攻克了襄陽,說是要替晉朝討伐亂臣賊子桓玄,可惜沒過多久就敗逃北方。
朝廷裏的官位桓玄也做到最頂頭了,九錫也受了,官方的一些準備條件都做好了,那麼民間的反應呢?畢竟這時候百姓的民心說它沒用時就是一塊可丟的抹布,說它有用時它還真的就有用。
就比如現在,桓玄要稱帝,就要顧及老百姓的想法,老百姓一般都是很愚昧的,各地官兒也會看上麵的臉色做事啊,所以,各種各樣的祥瑞就上報朝廷了,比如淤塞多年的錢塘縣臨平湖突然暢通了,又比如江州突然天降甘露,不管老百姓們相不相信,這些個消息都已傳遍天下了,而且全都跟禪讓掛起鉤來。
桓玄看到曆史上許多君主開國時朝廷之外有許多的隱士,他也算是開國之君吧,朝廷之外自然不能沒有隱士啊,接著就自找人導演了一出戲,朝廷征詔這個"隱士"為官,這個"隱士"自然不從,一來二去的這個隱士就成了高人,當時人們笑稱"充隱"(《晉書。桓玄傳》)
一切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桓玄在403年十二月正式受安帝禪位,把晉安帝遷往尋陽(注:今江西九江),桓玄正式建國號”大楚”,改年號為”永始”,兄弟子侄俱都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