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圈子與圈層(1)(1)(1 / 1)

圈子與圈層

職位越高,處於矛盾的漩渦就會更深。將工作態度徹底表現為一種單純的職業精神,不與人爭高低,不與人同流合汙,這樣的人才會有前途。

台灣一所私立大學的校長,曾談起他們學校培養學生的定律:尊重領導、理解規則、勤奮工作。

這種歸納很精辟,大學畢業進入辦公室了,就需要適應辦公室的環境和組織的規則。辦公室中的規則,一般會是一套永遠正確、大而化之的明規則,可是由於大而化之,自然很難真正運行這樣的規則,所以一定又會有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

現實中,大家常常戴上麵具抨擊“假正經”與“潛規則”,讓人感覺到困惑,有些人因此不明就裏想去挑戰這種潛規則。其實,任何組織裏都有兩套規則,隻是多少不同而已。管理學家喬治·埃爾頓·梅奧在霍桑實驗的研究中發現,一個機構內部除了有自己正式的組織體係外,一定包括有非正式社會群體,或者非正式組織。通俗地講,也就是社會內部會存在兩套規則體係,他對管理者的建議是管理者應該努力讓非正式的社會群體保持積極的合作。

管理者都不否定組織潛規則的存在,而是試圖適應,並使非正式群體保持合作。對一個辦公室的員工來說,否認或者挑戰潛規則顯然不明智,最好的辦法就是遊離於潛規則左右。

維護立場最好的辦法是遊離

小李是美國獨資公司的高級財務主管,他工作勤奮,為人誠懇,卻始終沒有獲得公司高層的好感,自然也沒有任何晉升的跡象。為此,小李頗為苦惱,眼看著那些80年代出生的小輩們來勢凶猛,他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幸好一個任期已滿須回美國的中國籍同事,為他指點了迷津:在職場必須講究立場。小李不知其所雲,自己向來循規蹈矩,真言真語。為公司效力的立場始終未曾改變,何來立場問題。同事儼然一位高人,指出真正的策略應該是學會遊離,因為遊離也是一種立場。小李一下子傻眼,從小到大,我們學的就是愛憎分明,非錯即對,怎麼可能遊離呢?

其實,人的立場不隻是站左、站右、站中間那麼簡單。特別在職場,個人的意見即使真實也不代表著正確二字。維護立場的最好辦法就是遊離,這絕對是最好的立場。它決不是中庸的代名詞,它隻是遠離矛盾的焦點,隻是在一切尚無定論之前,不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最好的遊離形式是做回自己,做自己最擅長的,盡自己的本分,而非人雲亦雲或者固執己見。將工作態度徹底表現為一種單純的職業精神,不與人爭高低,不與人同流合汙,這樣的人才會有前途。職位越高,處於矛盾的漩渦就會更深,隻有真正擁有駕馭化解能力的人,才可能像個舵手般平穩地將企業和部門大船送往目標港口。